我們中國有著上下5000年的文化歷史記載,而在歷史記載中也有不少名人外出引進不少外來美食,傳播外來文化。譬如:張騫出塞、鄭和七下西洋等等,這些歷史名人不僅帶來外來美食還傳播了對我們國家有益的外來文化,可謂是史上的功臣。說到外來美食我不禁想到葡萄酒,不知道你對它的印象是怎么樣的呢?
葡萄酒除了是一種飲品,也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想全面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不能僅僅停留在風土和葡萄品種的層面,應透過其背后的歷史,看到它更為生動有趣的人物與故事。 經(jīng)常有人問我,勃艮第的葡萄酒為啥都比較貴?我思考之后也整理了很多貴的理由,但感覺還是不夠盡興。今天在這里,我想通過回望勃艮第葡萄酒發(fā)展的歷史,找出幾個影響勃艮第葡萄酒歷史的關(guān)鍵人物,供大家參考。因為葡萄酒除了是一種飲品,也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想全面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不能僅僅停留在風土和葡萄品種的層面,應透過其背后的歷史,看到它更為生動有趣的人物與故事。
那么,回望歷史,究竟是哪些人物奠定了勃艮第葡萄酒在世界的地位?在此,為大家梳理一下。
羅馬帝國為勃艮第帶來了葡萄以及相應的種植和釀造技術(shù)。公元312年,在勃艮第首次有了關(guān)于當?shù)仄咸丫粕a(chǎn)的文字記載。
中世紀,基督教會對葡萄園的建立和維護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教會也為推廣葡萄種植作出了貢獻。中世紀西多會的修道士們可以說是葡萄酒釀制專家。
1098年,一個名叫伯納德的修道士帶領一批信徒從克呂尼修道院出走到勃艮第的葡萄產(chǎn)區(qū)科爾多省,在位于伯恩北部建立起西多會。因會服為白色,又稱白衣修士。該會主張全守本篤會嚴規(guī),推行靜默、祈禱、墾荒等隱修制度。
這些修士們足跡遍及勃艮第的山山水水,仔細檢查每一塊土地、山谷,更為嚴苛的是,他們還經(jīng)常用"舌頭去嘗土壤"的方法來分辨土質(zhì),認為只有相同的土質(zhì)才能種出風味相同的葡萄,于是克里瑪(climat)的概念就誕生了,這也許是全世界最早強調(diào)土質(zhì)對葡萄的影響的記載,他們按不同風土條件將這些葡萄園用石頭墻圍起來,以便和旁邊的葡萄園分開,這些葡萄園的圍墻被稱為"克羅(clos)"。
在伯納德死后西多會的勢力擴大到科爾多省的公區(qū)釀制葡萄酒,進而遍布歐洲各地的400多個修道院。
現(xiàn)在勃艮第葡萄酒分級系統(tǒng)——特級園、一級園、村莊級和地區(qū)級的參考標準離不開修士們當年的努力。今日勃艮第得以被尊為全球最注重風土的產(chǎn)區(qū),傲視天下,客觀上說與當年西多會的修士們的貢獻密不可分。正是修士們當年的辛苦摸索,奠定了今日勃艮第在世界葡萄酒產(chǎn)區(qū)的地位。
從1337年一直持續(xù)到1453年的英法百年戰(zhàn)爭期間,勃艮第公國成為英法兩國都想結(jié)盟的一方。1364年,大膽菲利成為瓦盧瓦王朝首任公爵,勃艮第公國的勢力到達頂峰,史料上第一次提到黑皮諾(Pinot Noir)這個葡萄品種。
1395年,勃艮第的菲利普公爵頒布禁令,禁止在他的領地內(nèi)種植高產(chǎn)的佳美(Gamay)葡萄,勃艮第必須種植黑皮諾(Pinot Noir)葡萄和霞多麗(Chardonnay)葡萄。公爵的這一禁令,客觀上說,不僅為勃艮第葡萄酒保持高水準奠定了基礎,而且影響極其深遠,以至于到今日,勃艮第還是主要種植黑皮諾和霞多麗兩種葡萄。而佳美葡萄,則退守到勃艮第南邊的博若萊產(chǎn)區(qū),用來釀造比較親民的普通葡萄酒。
菲利普公爵娶弗朗德家族的瑪格利特為妻,把弗朗德家族的土地合并進來,他的領土也因而翻倍。之后通過幾代人的努力,公爵家族把勃艮第建設成為一個富強的公國。直到1477年勃艮第公國的查理公爵在南錫戰(zhàn)役中被瑞士擊敗,公國逐漸被法國和哈布斯堡王朝瓜分。
得益于勃艮第公爵的重視和推廣,勃艮第葡萄酒得以揚名歐洲。 
歷史的車輪繼續(xù)向前,到了1760年,勃艮第的葡萄酒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聲譽,當時勃艮第最為有名的酒莊所有者克倫堡家族由于債務纏身,被迫出售羅曼尼酒莊,競爭酒莊的是當時兩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位是當時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堂兄弟、波旁王朝的親王路易·弗朗索瓦·德波旁(Louis Francois de Bourbon),或者被稱為康帝親王(Prince de Conti);另一位則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情婦,龐巴杜(Mme de Pompadour)夫人。
這樣的特殊關(guān)系,讓這場競爭格外令人矚目。最后還是康帝親王笑到最后,于1760年7月18日以當時令人難以置信的天價80,000里弗爾(Livre,法國古時候的重量單位,斤,約490克,巴黎制)購入羅曼尼酒莊,另外還支付12,400里弗爾買下窖藏的成品酒(當時的交易慣例)。平均每烏武荷(Ouvree,勃艮第土地面積單位,相當于0.0428公頃)2,310里弗爾,而周邊上等酒莊價格每烏武荷還不到200里弗爾!從而使羅曼尼酒莊成為當時世界上最昂貴的酒莊,至高無上的地位開始確立。
其后,1789年法國大革命到來,康帝家族被逐,葡萄園被充公拍賣。親王從擁有到失去葡萄園,算起來只有短短的近三十年,但是因為康帝親王的關(guān)系,羅曼尼·康帝這塊酒莊的價格直到今天都讓其他勃艮第同行難以望其項背。進一步說,也正是因為他,勃艮第產(chǎn)區(qū)的葡萄酒從此帶上了神秘色彩和高貴的氣息。
1794年后,羅曼尼·康帝酒莊經(jīng)多次轉(zhuǎn)手,直到1869年由葡萄酒領域的行家雅克·瑪利·迪沃·布洛謝(Jacques Marie Duvault Blochet)以260,000法郎購入。至此這顆葡萄酒皇冠上的明珠再次閃耀人間!
迪沃·布洛謝家族經(jīng)不懈努力,羅曼尼·康帝酒莊終于實至名歸,真正達到了勃艮第乃至世界最頂級酒莊的水準。1942年,由于世界大戰(zhàn),百業(yè)凋零,亨利·勒樺(Henri Leroy)從迪沃·布洛謝家族手中購得羅曼尼·康帝酒莊一半股權(quán)。
1955年,亨利的小女兒拉露(Lalou Bize)進入了家族的產(chǎn)業(yè),她雖然身材嬌小,但是卻精力充沛,是一位虔誠的風土論者,像中世紀的修道士們一樣不斷品嘗每座葡萄園的土壤,了解他們的品質(zhì)。后來接替父親與布洛謝家族的奧伯特·德·維蘭(Aubert de Villaine),共同執(zhí)掌羅曼尼·康帝,但是到了1992年,雙方因理念差異不可調(diào)和,拉露夫人離開了羅曼尼·康帝,取代她的是她姐姐的兒子?! ?/p>
也許是因為她個性特立獨行, 在離開羅曼尼·康帝酒莊以后,關(guān)于她的謠言,想看她笑話的人一直數(shù)不勝數(shù)。不過,堅強的拉露對此不屑一顧,全身心投入在勒樺酒莊(Domaine Leroy)的經(jīng)營上。在勃艮第采用生物動力法的先鋒就是她,幾十年來,拉露老夫人不顧別人的批評與責難,在追求釀造勃艮第最頂級葡萄酒的路上堅持前行。拉露曾經(jīng)表示,要釀出好酒,必需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努力讓自己成為葡萄樹和土地的一部分。勒樺的酒,是大自然的杰作,每款酒都代表著不同的風土,有自己的個性,喝到嘴里,能感受到葡萄的成熟恰到好處,柔滑、單寧精致細膩,沒有一絲粗糙感。
在她的全心經(jīng)營下,勒樺酒莊現(xiàn)在擁有的特級園有9塊,包括大名鼎鼎的李奇堡(Richebourg)、香貝丹(Chambertin)和慕西尼(musigny)等。
如今,勒樺酒莊在勃艮第的地位,除了羅曼尼·康帝之外,已經(jīng)無人能及。正是奧伯特·德·維蘭和拉露,把勃艮第葡萄酒的聲望推向一個個新的高潮。我們期望現(xiàn)年已83歲高齡的拉露與76歲的奧伯特·德·維蘭能再創(chuàng)勃艮第新的傳奇。
對于葡萄酒,很多人只是知道法國的葡萄酒,其實還有很多國家有葡萄酒產(chǎn)區(qū)。譬如:智利、克羅地亞、美國、阿根廷等等,這些國家產(chǎn)的葡萄酒都是被人們所熟知的。對于愛好葡萄酒的人來說,小編說的這些可能只是他們知道的皮毛而已。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了解到小編說的這些呢?你有什么意見不妨告訴小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