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界里,總是充斥著大量關于葡萄酒的“流言蜚語”,這些說法自帶科幻特效,聽起來牛轟轟,那么真的可信嗎?

掛杯越多酒越好?
在過去,這是一個比較正確的標準,因為那個時候釀酒技術有限,以能釀出高酒精度為優(yōu)。而高酒精度的酒通常有較重的掛杯。
但現(xiàn)在技術上釀造高酒精度已經沒有難度,更多還是需要還要參考酒體、酒感、酒質等多樣化元素。
就像以前缺吃少穿,肉多油重通常就是好菜,但現(xiàn)在大家早已不再追求了,而是要色香味俱全,酸甜苦辣咸姿態(tài)各異,才是一道好菜。

瓶底凹槽的越深越好
許多人在買葡萄酒時,會刻意把大母指伸入凹槽中,透過瓶底的深度來評斷這支酒品質的好壞!
但這個凹槽是什么意思呢?
1.收集葡萄酒殘渣
葡萄酒酒瓶凹槽最實際的作用是積存酒內的沉淀物。一般來說,越需要長時間貯存的葡萄酒,凹凸越深。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有人說,凹槽越深越好。
2.方便保存運輸。
葡萄酒瓶凹槽的設計比平面更有利于增強其抗內壓能力,特別是對含有二氧化碳的起泡酒一類。不容易炸瓶。
還有就是酒瓶的疊放和運輸,前一瓶的凹洞接下一瓶的瓶口,酒瓶就不會滾來滾去,方便穩(wěn)固,比較安全。
但現(xiàn)在由于這個流言,已經越來越多低端酒商,莫名的把酒瓶凹槽做的很深,所以凹槽深不一定是好酒啦。
放的時間越長越好
不是所有的葡萄酒在釀制前都以陳年為標準,市場上只有30%左右的葡萄酒可以陳放,大部分都屬于即飲類型。
如果你將一瓶餐酒存放上十年二十年,這不僅不會變的更好,那瓶酒其實早已廢了。
所以市場上大部分我們買到的酒,其實兩三年內喝掉是最佳的。特別是百元左右的,最好即買即喝。

給我來一瓶好年份的酒
降雨、光照、溫度和災害情況等都是影響葡萄酒質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每一年質量和產量都是獨一無二的,于是有了年份的差異,也有了所謂的好年份和壞年份。
但現(xiàn)在葡萄酒產區(qū)遍布世界各地,單純輪年份,不談產區(qū)都是耍流氓。更何況,新世界的酒會動用各種現(xiàn)代科技,改善葡萄園的氣候狀況,所以好壞年份正在逐漸模糊。
更有好的莊,好的釀酒師,在壞年份里也能釀出好酒,所以年份這件事,真的很難說啦。

軟木塞的才是好酒
確實又長又漂亮的軟木塞是好酒的象征之一(好的軟木塞很貴的),但是隨著塞優(yōu)勢的展現(xiàn),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流行了。
像澳洲和新西蘭,絕大部分的酒都是螺旋蓋,其中不乏珍品和極品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