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如果是唯一標準,不如喝乙醇對于很多習慣喝白酒的人們來說,葡萄酒13%的酒精度實在是太小兒科了。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很多人在喝葡萄酒時,也會盡可能選擇酒精度偏高一些的。不過,拋開單純的酒精嗜好,酒精度和葡萄酒質量有沒有什么關系呢?

葡萄酒的酒精度與什么有關?
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類產品按照生產方式,可以分為發(fā)酵型和蒸餾型兩種。我們所熟知的啤酒、黃酒、葡萄酒、清酒等,都屬于發(fā)酵酒,酒精度普遍不高。而白酒、白蘭地、威士忌之類的高度酒,都是蒸餾酒這一類,如果人們愿意,它們的酒精度是無上限的。
既然是發(fā)酵酒,其酒精度數(shù)自然離不開發(fā)酵過程。19世紀,偉大的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第一次發(fā)現(xiàn)了發(fā)酵的原理,那就是在沒有氧氣存在的條件下,偉大而又神奇的酵母君可以利用糖分繼續(xù)頑強存活,排出酒精、二氧化碳,并釋放出能量。
然而滿是代謝物的環(huán)境對酵母來說著實困難,于是,比拼酵母生命力的時候到了。有些酵母生命力旺盛,可以在15%酒精度條件下仍然頑強存活;有些酵母就沒那么幸運了,剛剛到了13%酒精度便奄奄一息。因此,選擇一個強壯的酵母君,對葡萄酒酒精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酵母以糖為食,沒有了糖,再厲害的酵母也產不出酒精。在一升葡萄汁中,17克左右的糖可以轉化為1%的酒精。于是,任何會影響到糖分含量的因素都會最終影響到葡萄酒的酒精度。
葡萄含糖量與葡萄品種相關,更取決于當?shù)氐臍夂蚝湍攴?。一般來說,越是炎熱的產區(qū),葡萄成熟度越高,含糖量也就越高。因此,我們經常能在美國、澳大利亞的葡萄酒上看到14%的酒精度,而在德國、奧地利之類高緯度產區(qū),酒精度也相應偏低。

而冷凍、貴腐、風干等一系列的方式,都是為了提升葡萄糖分比例,以獲得更高的酒精度,或在相同酒精度下獲得更甜的葡萄酒。
最后,人工干預同樣會影響到酒精度的高低。比如在發(fā)酵進行一半時強行終止發(fā)酵,便可得到低度數(shù)、高殘?zhí)堑奶鹦推咸丫评病?/p>
酒精度對葡萄酒有哪些影響?
對于葡萄酒來說,酒精度的高低帶來的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葡萄酒的“酒體”。
在英文中,“酒體”一詞用“body”代替,指葡萄酒在口腔中所產生的“重量”或“厚度”。
而酒精度越高的葡萄酒,酒體也越厚重,這是因為酒精可以給葡萄酒帶來“粘稠”的狀態(tài)。想象一下檸檬汁和全脂牛奶帶給口腔的感受差異,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會給口腔帶來更多的厚重感,而不是像檸檬汁那般輕盈纖細。

一般情況下,酒精度高、酒體重的葡萄酒,會擁有更濃郁的風味,是一款很典型的“重口味”葡萄酒。這樣風格的酒曾一度贏得消費者的喜愛,成為市場上的主流。
不過,這只是消費者口味的喜好,并不意味著高酒精度的葡萄酒一定質量更好,葡萄酒的平衡永遠是判斷其質量的第一標準。
一瓶優(yōu)秀的葡萄酒,是酒中的單寧、酸度、甜度、酒精度、香氣這多個元素取得完美平衡下的產物,任何因素都不能拿出來單獨稱霸,成為判斷葡萄酒質量的唯一標準。因此,把酒精度高低與葡萄酒好壞掛鉤,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