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葡萄酒應有論理性呢?什么樣的葡萄酒才可以算得上是好酒,其實這個都是有待商議的。大部分人都認為葡萄酒的香氣顏色,基本上可以斷定一瓶酒的好壞,但此時僅僅靠這兩方面來判斷的話,是不足以判斷葡萄酒的品質(zhì)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關(guān)于葡萄酒應該具有的倫理性。

真正的葡萄酒不能等價于一般的飲料,葡萄酒也應該是具有倫理性。近些年來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也許是因為受到美國某位著名葡萄酒評論家的影響,全世界眾多酒莊酒廠為了迎合他的口感不約而同的生產(chǎn)著同樣風格品味的葡萄酒,以求得到利益上的最高回報。甚至影響到了法國,波爾多再也不“波爾多”了,我們甚至在Sainte-EmilionGrandCru中可以嘗到典型新世界的味道,這些新型高科技的葡萄酒使我們昏了頭腦,不知所云,一款完全失去了“土壤”特性的葡萄酒還算是真正的葡萄酒嗎?更加可怕的是,這些過多人工參與,經(jīng)過高度人工設計出來的葡萄酒的價格讓人咋舌,往往超過了當?shù)靥丶壘魄f的價格數(shù)倍,當然這些都是由那些是附庸風雅的消費者來買單。
一個新興的僅有幾年歷史的酒莊遠遠的將哪些有著幾個世紀文化傳統(tǒng)的酒莊拋在身后,這個正常嗎?于是在利益面前,一時間一款款通過種種外力來達到濃重濃郁性格的葡萄酒充斥了全世界的葡萄酒市場。說實話,我們?yōu)槭裁匆メ勗煲豢钸^度成熟,過度濃郁,酵母與酶的過度修飾的葡萄酒呢?頻繁的扭曲的反滲透濃縮法,大量運用百分百新橡木桶只是為了增加帶有機械的香草、西番蓮與煙熏的味道。而對于消費者購買一款沒有靈魂,沒有美德的葡萄酒有什么意義呢?問題的根源是我們以什么態(tài)度來釀造紅酒,在這個世界上可分兩大類不同的釀造者。
一類是把葡萄酒作為藝術(shù)品去創(chuàng)造的,一類是把葡萄酒作為工業(yè)化產(chǎn)品以商業(yè)目的而生產(chǎn)的。法國人經(jīng)過上千年的思考,終于明白了締造葡萄酒的真諦:土壤、傳統(tǒng)與人的天賦。成功的釀造者從來不會把葡萄酒當做商品來釀,更不可能去迎合時尚。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他們固有的一顆高雅的心,尊重自然法則。真正的葡萄酒是應與年份融為一體的,當你喝到1961年P(guān)AUILLAC的一款酒時,它帶你回到了那個年代,使你能感受到當時葡萄收獲時歡愉的氣氛。而不是你喝到了一款在世界各地,運用一些技術(shù)都可以調(diào)配制造出來的酒。
其實真正的葡萄酒,并不能等價于一般的飲料,因為葡萄酒跟一般的飲料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講,葡萄酒更具有養(yǎng)生的作用,因此葡萄酒是應該具有倫理性的,如果朋友們對于以上的說法有其他的看法的話,不妨跟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