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判葡萄酒的標準有哪些呢?其實葡萄的品種相對來講是比較多的,而葡萄酒的品牌更是多種多樣,我們都知道葡萄酒的選擇方法是非常豐富的,那么在如此復雜的葡萄酒世界里,有哪一些挑選葡萄酒好壞的標準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應該如何評判葡萄酒的優(yōu)劣。

喝酒的第一項原則就是“個人喜好”,但“品酒”呢?借問“音樂欣賞”,“藝術欣賞”,甚至“美食評論”方面的專家,這些項目的優(yōu)劣好壞如何評判?一件藝術化的東西,其好壞優(yōu)劣確實是眾說紛紜,但卻總是“自有公論”,這個“公論”也就是評判它的標準所在。葡萄酒亦是如此。可以借用帕克的四條“偉大的葡萄酒的標準”來進一步討論。
第一條,“使人感性與理性均愉悅”。
簡言之,好酒不光要好喝,還能經(jīng)受“理性的批判”后還是判定為:好喝!酒水飲料口感好的很多,而結構如葡萄酒般龐大精妙的很少,這種結構,是在“好喝”的感官體驗之外,類似于給你瞻仰西斯廷教堂后的驚嘆、登頂泰山作“一覽眾山小”的感慨,是希萊爾·貝洛克的詩句形容的:“Iforgetthenameoftheplace;Iforgetthenameofthegirl;butthewine…wasChambertin!”稱得上偉大的葡萄酒,滿足的不僅僅是口腹之欲,更是在敲打飲者的心靈,碰觸愛紅酒之人的靈魂。這也印證了許多愛上葡萄酒的人所宣稱的故事:那一支深深打動我的心靈的葡萄酒,開啟了我的葡萄酒之旅??
第二條,深厚而不沉悶。帕克原話為,AwineoffersDepthandIntensityofAromas,Flavors,butwithoutHeaviness.就如同一本書,或者一個人,有深度(depth),有強度(intensity),卻不沉重、沉悶(heaviness),博大精深,張弛有度。深厚,指的是酒有一層又一層的色香味體驗,是在你品嘗它的時候前15分鐘與后15分鐘又有不同的感官享受,也是在快樂時與悲傷時,獨飲或者與朋友分享時候它給你不同的享受,是你在口感上的萬花筒般的豐富與長長的“后味”:味道綿延十秒、二十秒或更長,也是它激發(fā)你的無法窮盡想象力的能力。
也許這個如漢姆雷特般千人千面的能力,兼具了蒙娜麗莎般萬眾喜愛的神秘,可以稍稍契合它的含義。而沉悶,是如同吃一塊肥腴的五花肉,第一口是享受,第二口就嫌油膩,第三第四口感覺是負擔,并且不管你吞噬多少、多久,它也不會給你玲瓏的變化,或者給你靈感的激發(fā)。這個特點,也許可以用“復雜”這個詞來稍稍概括。
其實每個人的愛好都不一樣,因此對于葡萄酒品嘗,味道也會有所不一樣,知識,想要判斷一瓶葡萄酒的優(yōu)劣,更重要的原則就是個人愛好,所以朋友們在評判葡萄酒的時候,更多的可以從個人愛好開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