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葡萄酒在中國越來越受歡迎,葡萄酒已經(jīng)成為了尋常老百姓家的必備品之一,無論是高大上的宴會還是小到親朋好友的小聚會葡萄酒也很常見。那么怎么挑選一瓶好的葡萄酒就沒那么簡單了,因為現(xiàn)在的葡萄酒品種有很多而且還有很多假冒偽劣產(chǎn)品,那么你知道怎么鑒別葡萄酒的真假嗎。

最著名的假酒“杰斐遜事件”使整個古董紅酒的誠信幾乎崩潰,所牽扯到的各個酒商、酒評家、收藏家和拍賣行都是當時行業(yè)中的翹楚。據(jù)說,1985年時人們在拆除一棟18世紀中期建造的房子時發(fā)現(xiàn)了198年前《獨立宣言》的簽署者之一杰斐遜的100多瓶藏酒,這些藏酒包括了拉菲、瑪歌、伊甘和木桐酒莊。佳士得拍賣行舉行的拍賣會上,這些酒全部被拍出了高價并賣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紐約時報》刊登一篇報道,題為《最老的波爾多?是的;杰斐遜的酒?可能吧》。
事實證明,杰斐遜的酒大多已經(jīng)不存在了,那些瓶上的杰斐遜的名字縮寫可能是一個21世紀的人手工雕刻上去的。當然,這些酒在杰斐遜詳細的購酒記錄中并不存在。然而,當時人們都被發(fā)現(xiàn)古董酒的興奮以及利益蒙蔽了,成就了這批依然在某些億萬富翁的酒窖中卻沒有被承認的醋。當然假酒出現(xiàn)在拍賣行的事件并不止這一件,1990年9月在芝加哥舉行的拍賣會上,佳士得拍賣公司的目錄上出現(xiàn)了1947年份的羅曼尼·康帝(RomaneeConti)葡萄酒,但真實的情況是,當年該酒莊由于根瘤蚜蟲病而進行了全部的葡萄樹移栽,沒有任何的葡萄酒出產(chǎn)。
葡萄酒評比,使得有些葡萄酒收藏家被煽動得非理性地購買某一特定的高級葡萄酒莊或者品牌的葡萄酒。上個世紀以日本為代表的亞洲消費市場,四處瘋狂搜購所能夠找到的價格昂貴的葡萄酒,制造了整個葡萄酒市場價格的空前漲幅,導致了那些不法之徒乘虛而入制造假酒。一瓶瓶上萬元的葡萄酒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xiàn)在市面上銷售,那些剛接觸高價葡萄酒不久的亞洲消費者,絲毫不會懷疑這些葡萄酒的可信度,在購買時沒有一絲猶豫,使得偽造高價葡萄酒遠比造假鈔來得簡單又安全,那個時期還誕生了數(shù)個國際性的偽造假酒的企業(yè)聯(lián)合集團。
瓶裝的假葡萄酒最簡單的偽造方式,就是將那些已經(jīng)開瓶喝掉的葡萄酒瓶進行回收,將瓶上的標簽泡水撕下之后,貼在價位較低的已經(jīng)撕凈標簽的葡萄酒瓶上即可。技術高超的假酒偽造者會利用同一生產(chǎn)者所釀造的但等級及價格略低一等的葡萄酒來魚目混珠(雖然不是同一等級的葡萄酒,但是酒瓶、包裝都是同一生產(chǎn)線上的產(chǎn)品),這樣一來,消費者就很難從鉛封或酒瓶的細節(jié)差異上來辨別真?zhèn)巍?/p>
本文一開始提到的佳士得拍賣會的假酒,就是用同為DomainedelaRomaneeConti(DRC)羅曼尼·康帝酒莊出產(chǎn)的另外一塊田依瑟索(Echezeaux)的1946年份葡萄酒,在酒瓶上貼上了偽造的標簽。而DRC為了防止造假,從1970年開始,它所出產(chǎn)的所有葡萄酒都會在鉛封上印上葡萄酒的名稱。
著名的酒莊柏翠并沒有出產(chǎn)低一等級或者副牌紅酒,而造假的方式則是將那些評分價格較高年份的葡萄酒標簽貼在那些品質(zhì)不佳評分價格較低的年份的葡萄酒瓶上。尤其是那些歉收的年份,如1992年的柏翠,RP的評分為90分,1982年的柏翠,RP的評分為100分,這10分的差距體現(xiàn)在葡萄酒的價格上可以達到7倍以上。價格的差別如此之大,但是對一般消費者來說,即使買到了這種1982年份的假酒,開瓶飲用也很難馬上察覺這并不是1982年而是1992年份的柏翠。
以上就是怎么避免選到假的葡萄酒的介紹,選到一瓶好酒不僅僅能是自己品嘗到真正的葡萄酒,有時候買到假酒不僅僅是被騙錢那么簡單,如果是那些無良的假酒商家酒里面可能有危害我們身體的物質(zhì)存在,所以學會辨別真假葡萄酒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