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葡萄酒咋全世界都很出名,雖然已經不是全球第一生產國,但是作為葡萄酒舊世界的代表性國家,它們的釀造理念仍然是“讓自然來釀酒”,那么你是怎么看待這個理念的呢?又是如何看待法國葡萄酒呢?

雖然世界各國都可以出品上佳的葡萄酒,但是傳統(tǒng)葡萄酒生產大國和新興葡萄酒生產國在釀造理念上存在很大不同。葡萄酒按照生產國分為新世界和舊世界兩大體系,地中海北岸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是主要的舊世界生產國。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智利,被譽為葡萄酒的新世界國家。二者不只是地理位置的不同,其釀造葡萄酒的理念,存在根本差別。
在歐洲尤其是法國,人們認為葡萄酒是上帝的禮物,人工的痕跡越少,酒越珍貴。一瓶真正的葡萄酒,其風華拜于自然所賜,釀酒師的角色是選擇最理想的方式,將葡萄酒裝入瓶中。讓葡萄樹自然生長,讓自然去釀造酒的滋味與風華。酒是崇高的,人是卑微的,這就是“自然預防釀制法”的理念。
新世界生產者完全不這樣看,他們認為,人是主體,酒是客體,人是本位的,酒要適應人。本著這種理念,尤其是近30年新世界葡萄酒來異軍突起,在全球大行其道。舊世界葡萄酒出口在過去15年中,只錄得了20%的成長,但是新世界卻取得了18倍的增長。為什么新世界在中低端市場上能翻云覆雨,打得舊世界連連敗退呢?
新世界生產商則完全遷就消費者,迎合市場需求,改變酒的屬性以討好消費者。例如:
人們喜歡果香風格,新世界有十八般兵器可用。在澳洲,人們大量采用乳酸發(fā)酵以造成果香四溢的效果,也可以采用低溫發(fā)酵,延長發(fā)酵期,增加酒內脂類物質含量,增進果香。
又如人們喜歡橡木味,但是橡木桶發(fā)酵太浪費時間空間了,也過于昂貴。精明的新世界酒商不會這么笨,他們在酒內添加橡木屑或橡木精,也可以直接加入甘油。
更有甚者,有的新世界國家甚至允許在葡萄成熟度不夠,糖分不足的年份,在發(fā)酵時加糖。酸度不足時加入酒酸,單寧不足,又加入單寧粉。
決定葡萄酒質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年份。奉行自然至上的舊世界人,對于一切干預自然的行為嚴格禁止。不同年份的溫度雨水日照條件的差異會造成酒的很大差異。例如采摘前降水過多,會使葡萄酒糖分不足,偏淡。法國人講年份,猶如中國人看生辰八字,完全是靠天吃飯。在不好的年份,會降低產量,甚至完全不生產。
新世界人相信人定勝天,會想盡一切辦法減少自然變化帶來的負面效應。日照不足時,會調整葉面角度,使其接受更多陽光。雨水不足時,加大灌溉。夜間太冷,會使用大型暖風機,并且從不控制產量,盡可能的釋放產能。
以上就是有關法國釀酒理念“讓自然來釀酒”的理解,我們可以發(fā)現在葡萄酒新世界會有更多的辦法讓葡萄的產量大增,而處在舊世界的國家仍然是以尊重環(huán)境、尊重自然的理念去釀造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