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人都離不開喝酒,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喝,在各種聚會酒局上不喝酒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酒桌上總會有一類人,喝完酒就開始臉紅,那么喝酒臉紅是因為什么呢?而喝酒臉不紅又是為什么呢?

喝酒后有三種不同類型:臉紅、臉白、不變。是什么原因造成喝酒會有不同結果呢?首先要弄清酒精在人體的代謝過程。
酒精在人體的代謝過程
酒精體內代謝主要靠兩種酶代謝: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
第一步:酒精(即乙醇)→乙醇脫氫酶→乙醛
第二步:乙醛→乙醛脫氫酶→乙酸
第三步:乙酸→三羧酸循環(huán)→二氧化碳和水
第三步的三羧酸(TCA)循環(huán)是所有產(chǎn)能營養(yǎng)素(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共同代謝途徑,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兩種酶促反應才是酒精代謝的關鍵步驟。當然,如果某人體內這兩種酶都缺乏,或者一次飲酒過量,酒精來不及代謝,還有最后一個途徑,就是經(jīng)血液進入肝臟,依賴肝臟的其他酶系來幫助代謝了,當然也就慢得多了。喝酒后不同反應類型的人,就是因為以上所提到的兩種酶(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活性差異造成的。
臉紅型
喝酒臉紅的人,意味著前一個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較高,而后一個酶(即乙醛脫氫酶)活性較低或缺失。飲酒后,酒精由第一步產(chǎn)生的乙醛具有擴張毛細血管的功能,使臉部毛細血管擴張,造成了臉紅。他們有較高活性的乙醇脫氫酶,乙醇迅速地轉化成乙醛。但體內迅速累積的乙醛因第二種酶活性低而遲遲難以繼續(xù)代謝,因此會長時間保持臉紅,一般1~2個小時后紅色才會漸漸消退。這類人體內的乙醛,代謝困難,只有靠肝臟里的一種氧化酶P450慢慢將轉化成乙酸,然后進入三羧酸(TCA)循環(huán)而被代謝。
臉白型
某些人則越喝酒臉越白,到一定階段突然不行了,爛醉如泥。這類人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兩種酶均缺乏,或活性很低,主要靠肝臟里的P450氧化酶來慢慢氧化。P450是特異性比較低的一族氧化酶,包括許多藥物等外來異物,都要靠它來幫助代謝。
喝酒臉白者常給人以很能喝酒的假象,其實他們是靠體液來稀釋酒精,延緩酒精進入中樞神經(jīng)而推遲醉酒的。正常情況下,當體內酒精濃度積累超過0.1%就會昏迷,造成急性酒精中毒,也就是醉酒。在未達到中毒劑量前,因為體內缺乏乙醇脫氫酶(第一種酶),乙醛濃度很低,感覺不到不適,容易造成假象。一般喝酒紅臉的人可以連續(xù)幾餐飲酒,即便喝吐了下頓也可再喝;而臉發(fā)白的人則需要更多時間的休息,因為這些人的酒精主要靠在肝臟代謝,需要一兩天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酒精性肝損害多發(fā)生于喝酒臉白型。這類人體內因缺乏酶代謝,酒精只能在肝臟代謝,容易導致肝臟損害。喝酒臉紅的人,因臉紅反而會少喝,酒后易發(fā)困,睡上15~30分鐘后即可恢復精神,反而不易傷肝。而喝酒臉白者往往不知深淺,在高度興奮中飲酒過量,直到爛醉,經(jīng)常如此只好肝臟來代罪了。
豪飲型
同樣道理,如果某人的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兩種酶的活性都很高,那就是我們常說的“酒簍子”,或稱“酒漏”。判斷這類人的最簡便方法,就是看他喝酒時是否大量出汗。因為這兩種酶都很高活性,酒精會在體內迅速變成乙酸進入第三步TCA循環(huán),此時大量的能量代謝發(fā)生,必然會引發(fā)大量發(fā)熱出汗現(xiàn)象。正因為代謝快,不容易在體內積蓄中毒,所以這種人酒量特別大。不過這樣的人并不多,在人群中大約只占到10萬分之一左右。
無論你屬于喝酒的哪一類型,小編還是建議酒不能過量喝,即便不會醉,但是酒精在體內積聚也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在酒局上還是少喝酒多吃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