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說:一位草本葡萄酒人的思考。
本文作者:吳一白
居家期間,防“疫郁”的好辦法,就是坐下來認真想一想葡萄酒的事情。今天討論一個話題:酒莊的硬實力是什么?
中國葡萄酒行業(yè)每年有很多的展會、論壇、研討,其中,市場營銷的話題最多,營銷大師和行業(yè)大咖津津樂道怎么賣的巧賣的好,他們嘔心瀝血為中國葡萄酒的發(fā)展貢獻才智,提升酒莊的市場營銷能力。
市場營銷與產品力哪個是酒莊的硬實力呢?我思來想去,個人觀點:產品力是酒莊的硬實力,進一步說,“產品規(guī)劃能力”是酒莊的硬實力。
產品力和產品的規(guī)劃力,不完全是一回事。
具體來講:產品力是具象的,某個產品很棒,就是這個產品力很強,產品力也許靠一位卓越的釀酒師就能解決。產品規(guī)劃力是抽象的,是一種想象力、謀劃力和組織實施能力。產品規(guī)劃力需要莊主與釀酒師共同研究規(guī)劃,要有想象力,有廣闊的視野,要積累消費者和市場的觀察,要了解行業(yè)或者說產區(qū)狀況,要調動酒莊的優(yōu)勢資源為落實“產品規(guī)劃力”而服務。
在討論“產品規(guī)劃力”這個話題之前,我認為需要對以下幾個基本判斷有所溝通
1、中國葡萄酒的競爭是國際化的競爭。
我們經常會用中國葡萄酒市場未來容量、增量等這樣的市場紅利數值來慰冀自己,這是一種錯覺,這些數值要被中國酒莊與世界葡萄酒共同分享,當下,中國葡萄酒的分享市場增長紅利的能力顯然不足,換句話說,好日子等不來。
世界葡萄酒已經大舉進軍中國市場,除了有些渠道商唯利是圖進口一些洋垃圾酒之外,世界各地特色產區(qū)的優(yōu)質葡萄酒也是源源不斷進入中國市場,形成品質與價格的雙重競爭能力。換句話說,雖說是在自家門口,中國酒莊的競爭是國際化的。
我們無時不刻在與進口葡萄酒爭奪銷量與消費者的心智關注。千萬不要忘記:中國酒莊的市場競爭力是相對于世界葡萄酒同臺競技而言的。產品規(guī)劃力,應該是站在世界葡萄酒的格局中考慮,如果局限在國內、自己的產區(qū)、自己酒莊的既有能力上來規(guī)劃酒莊的產品,就很難取得市場競爭優(yōu)勢。換句話說,閉門造車難以應對國際化的競爭。
2、國內葡萄酒消費的四類情景。
筆者把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分成四類:1.普通消費者餐酒、2.禮品用酒、3.成熟的葡萄酒愛好者餐酒與品鑒酒、4.大客戶消費用酒。至于說中國消費者普遍的崇洋心理,這是多因素造就的,不是我們討論的問題。
普通消費者餐酒
普通消費者,或者說社會大眾對葡萄酒的第一反應,是“好喝不好喝”,或者是哪個國家的葡萄酒,“法國酒好”、“澳洲的也不錯”,“德國的雷司令很有名”,等等。
在“可比較”的情景下選酒,消費者是有味覺基礎的,可以基本判斷出酒品的優(yōu)劣的,這些普通消費者對于甜口葡萄酒有特殊喜愛,甜酒(甜白、甜紅)都是他們進入葡萄酒世界的基礎酒。這與西方葡萄酒消費有所不同,西方人接觸葡萄酒更久遠,甜口及甜美型葡萄酒差不多是過去時了。
那么請注意:普通消費者的口味偏好非常重要,甜美口感似乎是最好的突破。
禮品用酒
禮品用酒是中國葡萄酒消費的一個獨有特征,一是經常會送禮,二是送的時候數量還會多一些,在選用禮品酒的時候,更多關注酒品的知名度、特色,或者生動的故事,甚至外包裝也要漂亮,以滿足“體面”的送禮心理需求。
西方的禮品用酒特征并不明顯,大多數情景是選一支價格稍高、有特色的伴手禮。
那么請注意,特色和生動的故事,既是禮品用酒現實的選酒原則,也是中國酒莊葡萄酒品牌成長的重要元素。
成熟葡萄酒愛好者餐酒與品鑒酒
成為一個成熟的葡萄酒愛好者,需要時間、閱歷和經驗的積累,成長過程漫長,而且是在“比較葡萄酒”中成長的,選酒的空間更為廣闊,非常關心葡萄酒的細節(jié),他們會詳細了解具體產區(qū)、風土、釀酒品種、釀造年份、工藝特點和酒莊人文歷史等多種信息,具有很好的品鑒能力,他們是意見領袖,對周圍其他消費者有示范影響力。

在西方,由于葡萄酒市場極為成熟,與日常生活連接更為悠久與緊密,“成熟的葡萄酒愛好者”這一群體并不是很明顯,基本上可以用高端消費、中檔消費和餐酒消費來區(qū)分市場,消費者更愿意接受葡萄酒資訊和自己選酒嘗試。
行業(yè)認為,在中國這類消費者有3000-4000萬人,國內成熟的葡萄酒愛好者很少關注國產葡萄酒,甚至有些排斥國產酒,這是不爭的事實。那么請注意,這是擋在中國葡萄酒發(fā)展面前的巨大人群,營銷手段難以贏取這類愛好者的注目,他們更加關注產品的品質、風味、特色。
大客戶消費用酒
大客戶消費用酒又分為兩類:商務活動和禮品用酒,普通聚會用酒。其中的商務活動用酒和禮品用酒,對葡萄酒選擇要求更高,非常在意酒莊的知名度,畢竟名莊酒在餐桌上是很上檔次的。大客戶的普通聚會用酒,可以參照普通消費者的選酒。
3、性價比是葡萄酒的基本法則。
葡萄酒消費不是剛需,中國的葡萄酒消費并不成熟,除了葡萄酒之間的競爭,還存在與中國傳統(tǒng)烈性白酒的競爭、與啤酒的競爭。性價比是這個產業(yè)的基本法則,價格是消費者選擇用酒的重要考量,同樣的價格,他們可能會選擇進口酒、中國白酒,日常的餐飲中,也會因為葡萄酒消費支出高而改選啤酒。
4、“名莊”、“品牌溢價力”都不能拔苗助長。
葡萄酒名莊的“品牌溢價能力”是葡萄酒行業(yè)最有魅力的一種現象,然而,葡萄酒行業(yè)是全球一體化的透明產業(yè),可對比可競爭的產業(yè),葡萄酒品賞是嗅覺的藝術,感官標準是客觀存在的。換句話說,酒莊品牌要靠市場驗證和消費者口碑的積累。
如果同意以上四種基本分類,那么我們可以繼續(xù)討論“產品規(guī)劃力是硬實力”的問題。那么,酒莊的產品規(guī)劃需要關照哪些方面呢?酒莊需要什么樣的的產品架構師?我們看以下的思路是不是可以考慮:
1.基于消費者口味偏好的產品架構。
我們經常說,年輕人是市場的未來,年輕人的消費具有風向標的作用。與西方葡萄酒消費不同的是,中國存在大量的對葡萄酒認知很少的年輕消費者,我們又知道,這些年輕的葡萄酒消費者,尤其年輕女性消費者喜歡甜口的葡萄酒,那么,在我們酒莊的產品線中,有沒有半甜、甜紅葡萄酒?加強類的甜口葡萄酒?甜口起泡酒?
目前來看,國內產業(yè)中這些甜口葡萄酒的布局還很薄弱,甜口葡萄酒基本上是進口酒的天下,所以,中國酒莊如果不去關注這些品種,就有可能輸在了起跑線上,如同“田忌賽馬”的故事,我們酒莊單一追求用代表作品去拼發(fā)展極為成熟的進口酒主流口感,策略上有些不妥。
2.基于風土表達的產品架構。
葡萄酒的風土表達可以有下列選項:優(yōu)勢產區(qū)、風土表達、人文情結。
優(yōu)勢產區(qū):“好產區(qū)出產好酒”,這是葡萄酒領域的公論。中國的葡萄酒產區(qū)有很多,經歷了四十年的發(fā)展,產區(qū)優(yōu)勢漸趨明朗,甚至說,在大產區(qū)中又逐步呈現出子產區(qū)的概念,葡萄酒消費者認知葡萄酒也傾向于從認知產區(qū)開始。
那么,酒莊的跨產區(qū)合作、聚合優(yōu)勢產區(qū)潛能,值得我們關注。

風土表達: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葡萄酒產業(yè)是地頭經濟,各酒莊也是全力打造自己的拳頭產品。我們知道,世界上釀酒葡萄品種數量眾多,中國各個產區(qū)是否真正找到了最佳的表達風土的葡萄品種?這里有一個現實的問題,酒莊們愿不愿意費精力、下力氣嘗試找到表達產區(qū)風土的葡萄品種。這需要莊主們有前瞻力,有科研的心態(tài),早布局、拼耐力,中法莊園也是經過近二十年才驗證了馬瑟蘭是一個優(yōu)秀品種。
這也是關系到如何贏得國內數千萬葡萄酒愛好者贊許的問題。人文情結:可以說,人文情結是酒莊內最動人的故事。我們常說,葡萄酒是有生命的,是有靈魂的,釀酒是一種藝術,酒品要感性,有感染力,那么,給葡萄酒注入靈魂的人,就是葡萄酒的人文情結。
在西方的酒莊,莊主常常就是釀酒師,或者釀酒師要在產品中表現莊主的產品哲學,莊主和釀酒師需要有一種藝術氣質。國內這幾年,出現了很多有世界眼界、豐富閱歷和思想的少莊主,尤其是西北的幾個精品酒莊的美麗女莊主;國內葡萄酒界還有一種現象,莊主只是投資人,對葡萄酒流程知之不多,釀酒師是打工的,缺乏釀酒的激情與熱情,眼界也不開闊,盡管也有一些酒莊聘請外籍釀酒師住寨酒莊,但是,培育酒莊濃重的葡萄酒人文情懷,是一個重要的話題。
3.基于民族風格的產品架構。
說起民族風格酒,很多人會想到中國白酒、黃酒,其實,世界葡萄酒之林中,有一些體現了民族風格的葡萄酒,比如:意大利橙酒、匈牙利托卡伊阿蘇酒、奧地利生物動力酒和中式草本葡萄酒,我們稱之為世界民族風格葡萄酒四重奏,他們在呈現葡萄酒味覺審美價值的同時,吸收了民族文化的獨特元素,傳達出民族的文化價值。
這里請注意,我們提到的民族風格葡萄酒,與民族葡萄酒產業(yè)、民族葡萄酒品牌是不同的概念。意大利橙酒是近幾十年內,發(fā)揚了古希臘羅馬時代陶罐與皮籽參與發(fā)酵的歷史傳統(tǒng),更加注重優(yōu)雅醇厚而發(fā)展起來的;匈牙利托卡伊阿蘇酒無論是添加貴腐酒的計量單位、本國葡萄品種和特立獨行的瓶型和裝量,都是匈牙利民族風格;奧地利的生物動力酒源于他們一種哲學思考,這種思辨崇尚日月星辰與生物的互動關系;而中式草本葡萄酒,則是傳承了東方對草本植物的認知,關注植物參與葡萄酒發(fā)酵的豐富性,并試圖展現植物與葡萄酒的融合之美。
中國的民族風格葡萄酒有哪些呢?從釀酒葡萄品種上看,北玫、北紅等中國獨有、原創(chuàng)的釀酒葡萄品種的葡萄酒。從釀造工藝上看,山西清徐的“煉白葡萄酒”。從酒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新上看,中式“草本葡萄酒”。
近十年來,中國出現了追求葡萄酒民族風格的“草本葡萄酒”新品類,這一積極探索的做法值得關注,我們舉例說一下草本葡萄酒。

“草本葡萄酒”是一種工藝的創(chuàng)新,嘗試以草木替代橡木(櫻桃木、栗木、金合歡木)等傳統(tǒng)葡萄酒釀造業(yè)中植物多酚參與葡萄酒發(fā)酵熟化過程,發(fā)揮草木多酚類物質的甜香作用以及中醫(yī)藥學價值,追求中國元素葡萄酒新特色,同時顯著提高葡萄酒中的營養(yǎng)物質含量。
按照現行國家的酒種分類:草本葡萄酒算是“露酒”。其做法也很像加香葡萄酒,但是,與葡萄酒歷史上的加香葡萄酒相比,酒精度、釀造方式與口感風味都大相徑庭,釀造者追求傳統(tǒng)葡萄酒的感官評價指標,將草本葡萄酒的釀造理念與“傳統(tǒng)藥酒”進行了區(qū)隔,雖然注入悠久的東方中醫(yī)藥遺產元素,但是產品追求快樂、健康和自信的文化特質,超越中國傳統(tǒng)“藥酒”的窠臼,與世界葡萄酒的感官評價接軌,可謂與時俱進了。
中國葡萄酒界對草本葡萄酒的做法非常寬容,盡管國內專營草本葡萄酒的企業(yè)還寥寥可數,這種另類釀造引起了廣泛關注,如果說草本葡萄酒的草本植物配伍遵循中醫(yī)藥學的理法方藥原則,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那么這種跨界融合,可能會給中國葡萄酒發(fā)展帶來新的探索,為中國葡萄酒諸如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可能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
草本葡萄酒的難度在于酒體要優(yōu)雅、愉悅,給人以快樂的感覺,同時還要有卓越的營養(yǎng)健康價值,如果這兩項指標具備了,草本葡萄酒的鮮明民族風格才會被大眾廣為接納,演化成為真正的民族風格葡萄酒。
好了,我們討論了產品規(guī)劃力的問題,這是酒莊的核心競爭力,我們提出了一些意見,最后,讓我們再來看一些很常見的表述,供大家思考:
1.我們的葡萄酒非常好,獲得了很多獎。
2.我們的產品線很豐富,覆蓋了高、中、低價格區(qū)間。
3.銷量大有助于形成品牌。
4.定價取決于品質,品質是品牌基石。
5.生存壓力大,活下去是硬道理。(End)
本文作者:吳新芳,字一白,1990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2011年進入葡萄酒行業(yè),北京百利生葡萄酒業(yè)有限公司產品架構師、釀酒師、總經理。國家一級品酒師,中國產區(qū)葡萄酒感官分析專家,曾獲2016年北京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榜樣人物,2018年中國葡萄酒市場年度風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