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一種可以來進行陳年的酒,但是,不是所有款式的葡萄酒都是可以陳年的,那么,大家知道怎樣的才是真正的陳年葡萄酒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番吧。

一般來說,法國之類的舊大陸產(chǎn)區(qū)喜歡釀制成熟期比較長的葡萄酒,加利福尼亞之類的新大陸產(chǎn)區(qū)則出產(chǎn)成熟期較短的葡萄酒,還喜歡釀制即釀即飲的葡萄酒。舉例來說,一瓶特級勃艮第(grand cru burgundy)──最高級的勃艮第葡萄酒──可以放上半個世紀,一瓶新西蘭黑皮諾(pinot noir)則只需要2到3年的成熟時間。此外,跟一瓶價值10美元的酒相比,一瓶價值1,000美元的酒興許會需要更長的成熟時間──價格并不總是和品質(zhì)成正比,不過,那些價格不菲的名酒通常都會擁有更長的成熟期。
盡管我們知道,并非什么酒都是越陳越好,但不可否認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總有股陳年的誘惑。在商店,或餐廳,當看到一瓶是三年的葡萄酒,另一瓶是五年或七年的葡萄酒,我們總會不由自主地傾向于那瓶更久遠的葡萄酒。理性的反應總要慢半拍,或一拍。這一風格,或品牌的葡萄酒是否適合陳年?在這兩個年份中,哪個年份的葡萄收成更好?我們是現(xiàn)在就飲用呢,還是放一段時間再飲用。
陳年對酒總是種迷惑劑。中國過去雖也崇尚酒之陳釀,但從未在市場上見過陳年酒(酒標上標明陳年的年份),但現(xiàn)在卻是到處可見。在我記憶中最早出現(xiàn)在黃酒中(大約1997年),一下子出了許多5年陳、8年陳、10年陳,甚至20年陳的黃酒。真佩服那些在改革之門才啟動時的“革委會”成員已有遠見地看到市場經(jīng)濟的功效。后來在1999年左右,又誕生了許多10年陳、20年陳,甚至50年陳的白酒(非白葡萄酒)!后來聽人說,所謂陳年酒是在酒中有那么點陳年酒窖中的酒,其它仍是新酒。突然間茅塞頓開,這一切都得歸罪于白蘭地酒中的三星、四星和五星(或,vsop,xo),是這些酒開創(chuàng)了混合陳年酒之概念的先河,使善于學習的國人也洋為中用地玩起了陳年之概念的游戲?,F(xiàn)在這種游戲也玩到了葡萄酒中,但葡萄酒是沒有5年陳或10年陳的,于是玩起1992,1995,1997的游戲。是否聽說過國外哪家嚴肅的葡萄酒廠對同一年份的葡萄酒會在時間上相差一年半分別裝瓶的。
有否識別真陳年和假陳年葡萄酒的方法?通常人們以酒的顏色,酒的醇香,酒中之單寧的軟化,及口感等方面來判斷。但對初涉者來說,很難真正掌握要領(lǐng)。因為橡木桶中多呆上一年,在酒之顏色,醇香的釋放,單寧的軟化上相當于瓶中陳釀數(shù)年;唯有口感的細膩,香氣的豐富和層次上兩者會表現(xiàn)不同,但對一般葡萄酒愛好者來說,在沒有實際對比時很難真正區(qū)別出兩者間的差異。那是否就沒有其它判別的手段了?方法還是有的,看酒標或瓶帽上的“生產(chǎn)日期”,如生產(chǎn)日期與年份相差三年以上,你就該打上問號了;如無生產(chǎn)日期,那最簡單的方法是看瓶中是否有沉淀物。紅葡萄酒在瓶中陳釀后都會出現(xiàn)單寧和色素的沉淀物,一瓶酒齡五年以上的葡萄酒會有明顯的沉淀物,如無沉淀物則說明這是瓶“遲裝瓶”的“年份”葡萄酒。
從釀造年份開始算,成熟期短的酒可以放上2到5年,成熟期長的酒則可以放整整10年。只有極少一部分珍罕佳釀才可以有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成熟期。
有些葡萄酒用的是西拉(shiraz)之類味道濃重的葡萄,成熟期就會長一些,可以是5到20年;另一些葡萄酒用的是美樂(merlot)之類的淡味葡萄,因此就只需要2到10年的成熟期。
陳年的葡萄酒并不是很常見的,因此,陳年的葡萄酒的價值是比較珍貴的,而想要進行陳年的葡萄酒其品質(zhì)必須是要好的菜式可以進行陳年,好了,以上的內(nèi)容就先說到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