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葡萄酒也是一種比較高深的學問,并不是每一個喜歡葡萄酒的人都會喝的,那么,如何才能假裝會喝、會聊葡萄酒呢?大家知道方法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番吧。

任何一門學問在起初,都像是修辭學。因而在一般性的社交場合,你是否能品出酒的好壞并不重要,你口中突然蹦出的一兩個專業(yè)名詞,就足以讓對方不敢小瞧。
我們先來把葡萄酒分成這3個常見的類別: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和香檳。
紅葡萄酒是由紅色或黑色的葡萄連皮帶籽一起發(fā)酵制成的,酒中的的顏色來自于紫黑色的葡萄皮。紅酒的酒杯呈郁金香型,腹大口小。這是為了使得杯中的酒更好的貯存香氣,“大肚子”可以讓酒液有足夠的空間在杯中晃動,與空氣相接處。
白葡萄酒容易望文生義,實際上它不一定是由白葡萄釀成的,而是由紅色或白色的葡萄釀制。與紅葡萄酒的真正區(qū)別是,它通常不帶皮和籽。白葡萄酒的酒杯杯肚較瘦,杯身較長,這是因為它的香氣更易揮發(fā),這樣做減少了酒與空氣的接觸。
香檳通常是由兩種紅葡萄再加上一種白葡萄共同釀制而成的。香檳杯的杯身顯得更為纖細,這是為了讓氣泡有足夠的上升空間,窄小的杯口也使得酒香不易散發(fā)。
葡萄酒對原產(chǎn)地的氣候、土壤、濕度都有要求,所以葡萄酒的產(chǎn)區(qū)必須要經(jīng)過嚴格的篩選。根據(jù)進入葡萄酒釀造行業(yè)的時間和釀造工藝,人們把葡萄酒的產(chǎn)地分為新世界和舊世界。注意,這是一個進階型的詞匯,當你一下子說出一長串新舊世界的國家,餐桌上一定有人對你開始暗暗崇拜了。
舊世界:指的是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和葡萄牙。這些國家一般采用傳統(tǒng)的釀造工藝,講究小產(chǎn)區(qū),產(chǎn)品的檔次差距明顯,口感也較為復雜。
新世界:指的是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智利和南非。這兩年,澳洲的葡萄酒業(yè)發(fā)展得很猛,是因為那里不僅自然環(huán)境出色,而且他們率先采用了現(xiàn)代的釀酒技術(shù),酒香更討好人的口感,而且產(chǎn)量巨大,性價比高。
怎樣才能把知識落實為姿勢
葡萄酒杯大都以“高腳”自居,這是為了防止手的溫度加熱杯中的酒。它們杯壁較薄,又怕受熱,所以握持的時候,一定要盡可能地遠離杯肚。很多人捧杯時,經(jīng)常用手把杯肚完全托住,感覺上十分穩(wěn)妥和自然,可實際上,這是喝白蘭地和xo的標準動作,因為它們需要用體溫來加熱,散發(fā)酒香,但這樣喝葡萄酒就完全錯了。
用三根手指捏住杯腳,是持杯的良好習慣。有時在酒會上,我們還會看到一些外國男士拿著杯底,翹著蘭花指,我們也許會在心里想,這個人為什么這么娘。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是一種拿酒的方式──喝葡萄酒,手離杯肚越遠越好。
尤其對于白葡萄酒,更要盡力維持它的低溫。在將白葡萄酒從冰桶里取出時,瓶體外會有一層水霧,最好先用手的背面觸碰它,這樣做不僅會顯得更為懂行,更重要的是要感受一下白葡萄酒的溫度,在倒酒之前一定要確保酒的溫度是極低的,這在葡萄酒文化中是約定俗成的禮節(jié)。
在等待時,我們可以輕輕壓住紅酒的杯底,轉(zhuǎn)一轉(zhuǎn)酒杯。因為紅酒的杯口較大,搖一搖,有利于與空氣的接觸。酒香的散發(fā)分為3個級別:拿到胸口就能聞到香氣,為最上品,說明已經(jīng)很飽滿了;拿到下巴處,聞到酒香,也是較高的水平,在一般的宴席上可以飲用;放到鼻下才聞到酒香,則是日常吃飯的級別。聞酒時,應(yīng)將鼻尖探入杯中,不宜吸長氣,而要短促地輕聞幾下。
世界上葡萄酒品種居多,每一款葡萄酒的口感風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每款葡萄酒的品嘗方法都是不一樣的,但是其有些方面也是有通用性的,總之,大家看看上面的內(nèi)容就會大概的比較明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