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也是一個著名的葡萄酒產國,在歐洲以前,葡萄酒是經常出現在教堂里的,那么,為什么在教堂里會出現葡萄酒的蹤跡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番吧。

從法國巴黎向西驅車近400公里,在法國西海岸的布爾坦尼地區(qū)有一座雄偉壯觀的城堡--mont saint michel。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奇跡。
saint michael這個名詞,在基督教里,是大天使,是天國兵士的頭兒,對于中世紀的宗教信仰有很重要的意義。中世紀,生活在預言和恐懼身后的人們,saint michael成為在最后的判決日里,引領死亡、判定靈魂的神。在新約里,他出現在革命篇中,戰(zhàn)斗并擊敗了代表惡魔的龍。在基督教的肖像畫中,saint michael常被描繪成手持寶劍和天平的形象,站在小山或是海峽的最高處。
以saint michael命名的城堡建在一個離海岸不遠的孤島上。遠遠望去,整個城堡像一個巨大的王冠扣在小島上。教堂的鐘樓是城堡的中心,也是最高建筑,高高聳立,直入天際。一個金色的天使,saint michael,立在頂端,在明朗的藍天下熠熠生輝。退潮的時候,小島與海岸相連。漲潮時,有時也就是幾十秒的時間,洶涌的潮水就會阻斷了小島與陸地灘路。大潮時,巨大的海浪可達幾十米,拍激著圍島而建的城墻,蔚為壯觀。
saint michael的歷史文化
追溯saint michael的歷史,可以到公元708年。一個叫aubert的主教為紀念大天使在此修建了修隱院。公元10世紀時,本篤會的僧侶將這里變成了修道院。隨后,修道院周圍逐漸聚集了許多信徒,并定居于此,修建城堡,發(fā)展成今天的樣子。這座古堡構造的本身就是一個軍事建筑的典范。英法百年戰(zhàn)爭中,她堅固的壁壘和防御工事抵擋住了英軍的攻勢,繼而也成為法國國家的一個象征。法國大革命后,直到1863年,這里被用作監(jiān)獄。1874年被建成歷史博物館。后來經過不斷地翻修重建,現在供人們參觀游覽,感受當年中世紀人們認為的人間天國耶路撒冷和天堂美景。
走過陸地與島嶼相連的灘涂,進入城堡。城里的街道比較狹小,路兩邊保留了古老風貌的店面、餐館和住所。現在成了提供游人餐食和出售紀念品的商號。穿過這片當年居民的生活區(qū),拾階而上,逐步來到小島的高處,步入了建在城堡最高端的修道院。
三層構造的修道院是羅馬式和哥特式風格相混合的建筑。這在法國教堂建筑中是比較少見的。全部的石頭或磚石結構。因為規(guī)模宏大,其中,小部分建筑依然保留了早期的羅馬式建筑構造,而大部分則在后來的修復翻建中采用了結構更加牢固的哥特式風格。這也是修道院歷經翻新修整的歷史印記。修道院結構復雜,層層疊疊,院內大小、式樣、功能不同的房間、廳堂被各式游廊、通道、石階連通在一起。漫步在其中,猶如進入了中世紀的迷宮。
修道院的禮拜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特有的屋頂構架垂直向上而聚成的一束,大大小小的矢狀尖塔與券肋,像一個個飛向天空的箭頭,直線上升。不僅讓建筑內部的空間更大,舉目仰望,還會產生與建筑本身一起向上的騰空感。這正符合天主教所要營造的,人們進入教堂似入天國一般的神秘感。另一個讓人感嘆的是,目前建筑中,人工后加入的燈光環(huán)美設計,堪稱一絕。一些人工的補充光源被恰當地掩飾在立柱上,墻壁間,通道口,壁燈臺。巧妙的設計讓光束藝術地灑下,與屋頂天窗、墻上側窗射來的自然光束交織在一起,協(xié)和優(yōu)雅,渾然一體。不仔細辨別,竟不曾意識到屋中還有額外的人工光源。特別是從高高的禮拜堂頂部垂直射下的光束,那光與影的效果烘托出殿堂的清幽、靜謐、神圣與一絲神秘。
在法國這里,葡萄酒文化氣息是十分濃厚的,這里隨去可以見葡萄酒,并且也到處充滿著關于葡萄酒的相關文物象征,因此,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來法國去旅游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