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到底是什么?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要從葡萄酒的本質(zhì)屬性開始講起。
葡萄酒到底是什么?葡萄酒是一種食物(飲品),一種具有豐富滋味的食物(飲品),從其產(chǎn)生和幾千年來的傳播來看,人們一直將葡萄酒當成一種食物,一種具備特定作用、功能的食物。

1.凈化水并為水增添滋味——羅馬版的茉莉花茶
歷史上,由于不具有今天的技術(shù)能力采挖地下水,人們主要飲用地表水。地表水往往會有水堿等異味,即使沒有異味,白水飲用起來也是寡淡無味的。中國人用茶葉來解決這個難題,這樣說老北京會很容易理解,“茉莉花茶”不就是具有這樣的功能嗎!歐洲人則找到了葡萄酒來解決這個問題——臨出遠門需要帶水壺,先裝上半壺水,再加上半壺葡萄酒,就成了旅途中既能解渴,又有滋味的飲品。
2.提供部分熱量和營養(yǎng)——葡萄酒也是膳食基本構(gòu)成
直到20世紀,人們?nèi)匀粵]有忽視葡萄酒的這個屬性。20世紀40年代法國報紙上有一則廣告:圖中一架天平,一側(cè)是500毫升葡萄酒,另一側(cè)是能夠提供同樣熱量的其他食物,包括面包、牛奶等。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們,正是當前法國葡萄酒的主要消費群體,在他們看來,葡萄酒到底是什么這個問題很簡單,葡萄酒就是食物的一部分,進餐就是需要葡萄酒。

▲法國人曾認為葡萄酒能像食物一樣提供熱量
3.有配餐功能——餐與酒的幸?;橐?/strong>
葡萄酒是屬于廣大勞動人民的,其貴族化、神圣化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隨著葡萄酒在社會生活中滲透越來越廣泛,人們對葡萄酒的期望也就越來越高,不同階層的人對其期望還出現(xiàn)差異,尤其是在文藝復興時期,隨著歐洲人廚藝的飛速提升,人們對葡萄酒的品質(zhì)以及葡萄酒在餐桌上的功能期望也隨之高漲,并逐步形成了“葡萄酒文化”。今天講的葡萄酒到底是什么,很多認識和消費葡萄酒的理念都是從這一時期開始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