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說:如果要增加葡萄酒品牌曝光度,線上帶貨可以是一個選擇,但如果一味追求轉化率還有待觀察。

羅永浩直播后,有酒商稱:“如果我與羅永浩合作后取得的是旗下品牌產品比拼‘價低’的效果,可能真的會選擇‘上吊’。”另一位酒商則表示:“在看完羅永浩的3小時直播后,我準備放棄線上帶貨的想法。理由就是‘門不當戶不對’,葡萄酒品類用‘螞蟻填門縫’來形容都不為過。”
供應問題:葡萄酒不具備“線上大團購”的基因
4月1日,羅永浩在8點直播開始時說了一段話:“直播電商的本質是什么?它其實就是一次大團購。”而大團隊就意味著需要一個持續(xù)、穩(wěn)定、出產速度快的產品做支撐。針對該點,廣東恒久貿易的李總表示:“葡萄酒自身屬性所限,某個單一產品的產量總是固定的,把某個牌子的葡萄酒直接拿上去,搞‘一錘子買賣’的方法是純貿易思維,得不償失,尤其是對于品牌化推廣的企業(yè)來說,這樣的方式對培育品牌市場也有所傷害。”

另有業(yè)內人士明確指出:“葡萄酒農業(yè)屬性明顯,特別是做精品葡萄酒和酒莊葡萄酒的企業(yè)而言,他們的產品相對于電子產品、工業(yè)化產品永遠受限于季節(jié)、原材料供應等問題。因此,一個年份的酒賣一批就是一批,不存在再補充的可能,這就造成與線上帶貨這種大團購模式匹配度不高。此外,一些大流通產品的價格度透明度太高,中小型酒企也不適宜將其搬到線上,成本與產出上難以找到平衡點。”
受眾問題:線上消費者更看重“性價比”
泉州一位有著多年葡萄酒操作經驗的老板對微釀說:“大家一直在說消費升級、產品高性價比問題。其實,簡而言之就是消費者‘聰明了’,產品暴利時代一去不復返,他們會從自己的實際需求、需要及支付能力出發(fā),去挑選合適自己的產品,力求將性價比最大化。而葡萄酒本身又是需要消費者高度體驗的產品,直播展示的方式難以呈現(xiàn)其全貌;其次直播過程中面對的大部分消費者不具備辨別能力,即便已經是一個高性價比價格,也難以收獲他們的認同,導致99一瓶的好酒賣不過99六瓶包郵的劣酒。”

也就是說,如果要增加葡萄酒品牌曝光度,線上帶貨可以是一個選擇,但如果一味追求轉化率必須慎重。
風險問題:投入太大收益卻無保障
“絕大多數(shù)葡萄酒企業(yè)的實力有限,動輒近百萬的渠道投入相對而言‘大了’。一家中小型的葡萄酒企業(yè)若是承擔如此大的風險與網紅合作,這不是做生意,更像是一次孤擲一注的‘賭博’。所以,現(xiàn)階段中國市場的葡萄酒企業(yè),除了少數(shù)具備雄厚實力的大企業(yè)外,都不太適合在線上帶貨這個模式,如果僅僅為了跟風,那么自身實力與投入、產品屬性與渠道屬性、產品普及度與消費者認知等如何匹配都是即將面臨的問題,建議大家守好自己的根據(jù)地市場,在特殊時期把自己的優(yōu)勢渠道打得牢固扎實,”廣州尚玖源商貿的薛總表示。

酒斛微釀傳媒ceo白羊徐稱:“目前來看,會選擇線上帶貨的企業(yè),要么就是想通過線上渠道品牌釋放自己的產品品牌,要么就是有一個特別好的一個同類產品的性價比優(yōu)勢。如果你的葡萄酒是‘工業(yè)化產品’,拼的是同檔次的價格,值得一試。如果你的葡萄酒是產量有限,對線下服務特別依賴的‘精品小眾酒’評估好現(xiàn)在的渠道商利益,再做決定。不要線上賣不了幾瓶,線下毀了一幫經銷商渠道,就變成殺敵300自損一萬了。”
“另外一點,進口商代理往往是不擁有品牌的,也掌握不了供應鏈源頭的價格優(yōu)勢,所以在抖音直播中往往處于相對“弱勢”的一方。相比進口酒而言,中國國產葡萄酒會有一個十足的優(yōu)勢,在賬期、產能、庫存等多方面,特別是國產葡萄酒供應鏈半徑短,能很好的提高企業(yè)資金使用效率,若用國產葡萄酒投入線上帶貨平臺我個人是贊成的。一句話總結就是,工業(yè)化葡萄酒、國產酒莊源頭和供應鏈充足的可以考慮做 ,農業(yè)產品、小眾酒莊代理型產品,沒有團隊運營能力的小貿易商不建議盲目上馬。”白羊徐補充道。(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