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的許多人們都是十分喜愛喝葡萄酒的,而喝葡萄酒又是跟其它酒類不一樣的,那么,為什么自釀葡萄酒是沒那么簡單的呢?大家知道其中的原因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詳細的了解一番吧。

每年葡萄大量上市的季節(jié),總是會在新聞中看到因自釀葡萄酒而發(fā)生的各種事故,雖然許多人處于健康的目的來自釀葡萄酒,卻往往得不償失,最后反倒損害了健康。
葡萄品種的不同的原因
在民間流傳的自釀葡萄酒“秘籍”里,大多都讓人們選擇用巨峰葡萄來釀酒……
只是,巨峰葡萄是食用葡萄!它對人類**的貢獻,是吃起來皮薄肉多籽小,相當爽口——然而這和釀酒并沒有什么關系。
釀酒葡萄和食用葡萄還是區(qū)別很大的:
比如,釀酒葡萄皮較厚,含有更多的花青素與酚類物質;
在同一成熟度下,釀酒葡萄比食用葡萄果糖含量更高,所以在釀制葡萄酒時,不需要使用“三斤葡萄一斤糖”的民間“秘籍”;
同時,釀酒葡萄表皮的葡萄霜(由自然酵母和糖醇類物質)含量高于食用葡萄,糖醇類物質不溶于水,可以更好避免葡萄發(fā)霉或者病菌滋擾。
表現在外觀來上,食用葡萄個大皮薄,果肉多籽小,果穗較疏松;而釀酒葡萄果穗緊湊,果粒小,果皮厚顏色深,果肉少,籽多——葡萄皮和葡萄籽是葡萄酒單寧的主要來源,而單寧也許是葡萄酒讓人品味的魅力之一。從這一點看,食用葡萄也很明顯不適合釀酒了。
釀造方式的不同
大部分朋友自釀葡萄酒的方法很簡單,將葡萄洗凈后瀝干水份、搗醉,加入糖后,放在一個玻璃瓶里自行發(fā)酵,一般一個月左右就可以喝了。
這和我們購買的葡萄酒,在釀造方法上都不大相同。
首先先說“水洗”吧,釀酒葡萄釀酒時,通常是不經過水洗的。
因為葡萄汁發(fā)酵需要酵母菌,而酵母菌的主要來源,就是在葡萄皮上,不同酵母菌還能產生不同的香氣,我們喝酒時聞到的像什么黑醋栗、堅果、藍色莓果的香氣,就是酵母菌帶來的——如果都洗掉了,那葡萄酒恐怕也沒那么多魅力了吧。
于是就有人問了,不洗的話,農藥怎么辦?
這就說到釀酒葡萄嚴格的農藥控制了,通常釀酒葡萄的農藥大部分在春天噴灑,臨近采摘時是**禁止噴藥的。像歐盟、美國和日本等國家,更是早就制定了嚴格的葡萄酒行業(yè)標準,有關葡萄與葡萄酒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達132種,符合標準的葡萄酒,農藥殘留不會對人體健康有任何影響
而且在一些釀酒理念嚴格的酒莊,甚至完全禁止使用農藥。
相比之下,食用葡萄對農藥噴灑沒有那么嚴格,果皮上經常會有農藥殘余——所以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可能真的對身體不那么好,而且,誰又能保證,用水洗一洗,葡萄上的農藥就能完全去除呢?
至于專業(yè)的葡萄酒(這里指紅葡萄酒)的釀造流程,通常有去梗、壓榨、浸皮、發(fā)酵、換槽、乳酸發(fā)酵、澄清以及裝瓶等多個步驟,自釀葡萄酒也很難在制作流程上達到這些這些要求。
單從壓榨這一環(huán)節(jié)看,在很多講究品質的精品酒莊,釀造過程會避免壓破葡萄籽。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年以前,人們多用腳來踩葡萄的原因,腳板底是壓不破葡萄籽的。
對人體健康的不同
葡萄品種不同,釀造方式不同,必然會造成口感的極大差異。
更何況,自釀葡萄酒很可能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帶來不那么好的影響。
自釀葡萄酒難以做到農藥檢測和有害微生物是否超標等檢測上,人們在家里釀酒,更沒法控制發(fā)酵的溫度。這就導致葡萄發(fā)酵中會產生過量的甲醇、雜醇油、揮發(fā)酸。
如果僅僅是發(fā)酵出有害微生物,那喝了酒難免要在衛(wèi)生間里鬧一番肚子,痛苦掙扎好久。
但這還是屬于輕量級的“傷害”,如果發(fā)酵出大量甲醇,嚴重的情況下還會導致人雙目失明,這就相當可怕了!
還有一點,難以控制的密封發(fā)酵,相當于在家里“自制炸彈”,如果一不小心炸了,也是一出悲劇啊!所以說,自釀葡萄酒其實并沒有看起來那么“美好”,畢竟酒廠里面的生產環(huán)境、工業(yè)設備、對發(fā)酵過程的控制、產品檢驗制度等等這些,都是在家里難以具備的。如果真正對葡萄酒愛得深沉,**的方法也許還是選擇靠譜的購買渠道,品味真正的葡萄酒。
葡萄酒是一種釀造方法比較簡單的酒類,其是跟其它的酒類很不一樣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大家可以自釀,不過,自己去釀造葡萄酒也是有著許多的注意事項的,總之,大家看看上面的內容就會大概的比較明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