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葡萄酒是由新鮮的水果葡萄采摘下來,經(jīng)過嚴格的篩選,精湛的技術加工而成的一種天然健康飲品,比起其他的酒水來說,其營養(yǎng)更豐富,口感更順滑,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葡萄酒的需求是越來越高了,因此誕生了許多的酒莊出現(xiàn),那么世界各地的酒文化有哪些?

酒俗是人類生活習俗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酒俗,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生活習慣甚至性格特色,均可從酒俗中得到反映??v觀世界酒俗,則會使我們領略一幅色彩斑斕、生動活潑的美麗畫卷。
中國歷史上,儒家的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tǒng)觀點,酒的習俗同樣也受儒家酒文化觀點的影響。儒家講究“酒德”兩字。酒德兩字,最早見于《尚書》和《詩經(jīng)》,其含義是說飲酒者要有德行,不能像夏紂王那樣,“顛覆厥德,荒湛于酒”,《尚書·酒誥》中集中體現(xiàn)了儒家的酒德,這就是:“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無彝酒”(不要經(jīng)常飲酒,平常少飲酒,以節(jié)約糧食,只有在有病時才宜飲酒);“執(zhí)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儒家并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yǎng)老奉賓,都是德行。古代飲酒的禮儀約有四步: 拜、祭、啐、卒爵。就是先作出拜的動作,表示敬意,接著把酒倒出一點在地上,祭謝大地生養(yǎng)之德;然后嘗嘗酒味,并加以贊揚令主人高興;最后仰杯而盡。
在東方,喝酒之王國當日本和韓國莫屬。這兩個國家的男人幾乎沒有不會喝酒的,日本的女酒客也多達50%以上。在東京銀座酒吧,生意相當紅火。酒吧中的服務小姐除了接待客人之外,還有一個推銷酒的業(yè)務,當然提成是不可少的。日本的酒客一直有增無減,從50 年代至現(xiàn)在,大約增加了一倍多。在日本,酒和個人事業(yè)密切結合。日本的男人如果拒絕上司的飲酒之邀,則他的飯碗便恐有不測,甚至可能永遠也得不到提拔和重用。在韓國,每日白酒的消耗量已居世界第一。人們喝酒不用酒杯而用大碗,而且習慣一醉方休。男人喝酒不醉不叫喝酒;只有醉了才覺得盡興、痛快。所以,在韓國的大街上??吹交ハ鄶v扶而行的大醉之人。
歐洲一些國家多嗜酒成癖,酒俗也五花八門
意大利是一個嗜酒的國度,意大利大餐世界出名,每宴必飲酒,而且一喝起來就不計較時間,往往痛飲至深夜。他們最盛行的酒是一種叫“維諾”的葡萄酒。
法國人可稱得上是世界飲酒量的冠軍。其人口雖僅占世界人口的1.3%,而喝掉的酒精飲料卻占世界的30%。他們視酒為一般飲料,不分晝夜想喝就喝。你到法國作客,只要主人把酒取出來就得喝。法國酒店遍布城鄉(xiāng),標志鮮明。陳設華麗,營業(yè)時間也長。
英國酒店也很多,數(shù)以萬計,在高峰時酒店會爆滿,后來的人沒有座位,只能買酒隨便站著喝,如果連站的地方也沒有了,就干脆到酒店門前的廣場上席地而飲,英俊的服務員穿梭其間,為你服務。但英國人從不勸酒,更不灌酒,賓主喝多喝少全憑自己。
俄羅斯人則喜歡飲不摻水的烈性酒伏特加,喝時還要“不醉非好漢”,常常醉得狂歡亂舞。據(jù)新聞周刊報道,現(xiàn)在每名俄羅斯成年男子平均年消耗烈性酒21.25加侖。俄羅斯人喝酒時習慣拍喉嚨,據(jù)說這是彼得大帝時留下來的一個傳統(tǒng)。彼得大帝曾給一個有功之臣頒布過“終身免費飲酒獎章”。這枚獎章不是金屬制作的,而是在此人的顎下烙一個印記,這個人無論走到哪里,只要昂首輕拍喉嚨,喝酒就是免費的。不過現(xiàn)在的人拍喉嚨不是要求免費,而是顯示自己的海量豪飲。
隨著天氣的變幻無常,流行型感冒也盛行于人群之中,很多人得了流感之后痛苦難受,身體虛弱至極,而據(jù)醫(yī)學證明發(fā)現(xiàn)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的抗病毒成分,適量的飲用可以殺死細菌病毒,預防感冒的發(fā)生,飲用熱的葡萄酒時,還可以改善流感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