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最先崛起,把地球一分為二,各自殖民了很多國家。荷蘭人曾經輾轉在西班牙和英國的陰影下過日子,被欺負了不少年,贏得獨立后,荷蘭人不甘心當漁民了,于是開始了咸魚翻身的故事。荷蘭誕生了全球第一家股份公司,阿姆斯特丹創(chuàng)建了全球第一個股票交易所,鹿特丹成為全球第一大港,控制了世界上80%的貿易。荷蘭人崛起的速度堪稱奇跡,荷蘭人發(fā)家致富的秘訣,從葡萄酒的角度就能窺出端倪。
波爾多遇上荷蘭人,才成為了波爾多。
排水造田的專家
荷蘭的名字“Netherlands”是低洼地的意思,低地國家擅長排水,荷蘭的水利工程那是一絕,荷蘭境內那么多的風車就是排水用的。五大酒莊除了侯伯王(Haut Brion)位處格拉芙(Graves),其他四家都在梅多克(Medoc)。荷蘭人來之前,梅多克全是沼澤地,沒有任何農作物,更別說種葡萄釀酒了。荷蘭人很有商業(yè)頭腦,只要有利可圖,任何事在他們眼中都能成為一門生意。侯伯王的成功很讓荷蘭人羨慕,他們也想介入葡萄酒的買賣,到了梅多克一看,這片洼地居然沒人要,不掙這個錢都不好意思。他們把梅多克的水排干之后,種上了葡萄,范圍覆蓋了今天圣朱利安、瑪歌、波亞克和圣埃斯泰夫在內的產區(qū)。就是這片荷蘭人看上的廢地,日后成為了波爾多名莊云集的最精華的產區(qū),給波爾多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

全球第一個股票交易所成立于1670年
改進商船的天才
除了排水,荷蘭人的第二個大貢獻在于貿易,這與荷蘭人對商船的重要改進密不可分。第一點改進,荷蘭人開創(chuàng)性地建造了平底凹槽船,這種商船重心低,風帆起降便利,航速快,因為結構簡單,因此需要的船員數量少,成本要低得多。其次,荷蘭人舍棄了武器槍炮。早期的地文航?;径际墙0短剿?,走遠了很可能迷失方向,海盜則守著固定航線打劫,所以商船必須要裝備武器對付海盜。荷蘭人冒風險拋棄了武器,這樣能省出空間多裝些貨,單位成本降低了,荷蘭人的貨就更便宜。再者,荷蘭人把船的肚子給搞大了。由于當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北歐國家按著甲板大小定稅收,甲板越大收稅越多,甲板越小稅就越少,所以荷蘭人把船艙加大的同時把甲板縮小,這種商船看起來圓咕隆咚,但好處是載的貨多,交的稅少。
很多資料說荷蘭人喜歡便宜的葡萄酒,其實并非完全如此,荷蘭人只是想盡各種辦法來降低貿易成本,提高競爭優(yōu)勢。荷蘭人介入葡萄酒貿易時,英國與波爾多的生意關系已經持續(xù)了500多年,作為后來者,荷蘭人很快就在競爭中博得了一席之地。
蒸餾酒的鼻祖
蒸餾雖然是阿拉伯人的發(fā)明,但真正把蒸餾酒推廣到全世界卻是荷蘭人的貢獻。荷蘭人在加斯科涅(Gascony)從夏朗德人那里學會了蒸餾技術,之后便采購大量的白葡萄酒進行蒸餾,這就是白蘭地的雛形。
荷蘭人發(fā)現酒蒸餾之后不容易壞,而且體積變小了,體積越小能裝的貨越多,貨到目的地后再兌水還原,一桶蒸餾酒可以變成好幾桶,這賺的可多?。∪绱艘粊?,荷蘭人無意中就把蒸餾技術推廣到了全世界。白蘭地被稱為“Brandy”,意思是燃燒的葡萄酒,其詞根來自于荷蘭語“Brandewijn”,荷蘭人因此可說是烈酒的鼻祖。
硫磺消毒的開創(chuàng)者
還有一點十分重要,荷蘭人發(fā)明了硫黃熏蒸滅菌的技術。荷蘭人統(tǒng)治全球貿易的17世紀,葡萄酒還沒開始用玻璃瓶,酒裝在桶里運輸售賣,人們也不懂消毒滅菌的技術,葡萄酒不得不在年輕時候被喝掉,因為經過氧化或細菌的侵蝕,酒很快就會變酸。保質期的延長,意味著財富的增加,這是非?,F實的問題。荷蘭人發(fā)現,使用硫黃熏蒸過的橡木桶,葡萄酒的儲存期限會延長很多,硫黃熏蒸其實就是消毒滅菌的過程,這個重大發(fā)現讓荷蘭人賺得盆滿缽滿。
滅菌的具體做法非常簡單,將涂過硫黃的紙點燃,扔進橡木桶中燃盡即可?,F代的葡萄酒,如果你留意背標的話,會看到“二氧化硫”或者“亞硫酸”的字樣,這實際上就是硫的不同存在形式,它主要有兩個作用,第一抗氧化,第二就是滅菌。無論是釀酒前的設備消毒還是在釀造過程中的滅菌抗氧化,硫必不可少,荷蘭人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現直到今天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甜酒大使
荷蘭人還推廣了波爾多的甜酒。今天的波爾多除了以紅葡萄酒著稱,還有一種大名鼎鼎的就是甜酒。歐洲人在十字軍東征之前沒有見過甘蔗,甘蔗是從耶路撒冷、敘利亞一帶被帶回到歐洲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為氣候相對比較暖和就種了一點。遙遠的北歐氣候寒冷,那里的人們經常喝伏特加,甜的東西一直很緊俏,甜酒好喝又能補充能量,還不像伏特加那樣致人爛醉,這種市場機會被荷蘭人看到了。在荷蘭人的推動下,巴薩克和蘇玳地區(qū)的葡萄酒轉向了甜型,深受北歐市場的歡迎,波爾多的甜酒也流行起來了。有必要說明的是,當時的波爾多甜酒是人為往白葡萄酒里加糖,而不是今天的貴腐酒。
1855年列級酒莊分級的美酒排行榜,除了梅多克的酒莊分級,也對蘇玳、巴薩克地區(qū)的甜酒進行了分級,涵蓋26家,滴金莊(Chateau d’Yquem)位列第一,這份榜單一直到今天都沒有任何變化。
波爾多分級體系的助推者
波爾多葡萄酒和荷蘭人的關系,還有一點不得不提的就是價格,1855年列級酒莊分級推出之前,實際上已經有了200年的基礎,操縱貿易的荷蘭人起了關鍵作用。早在1647年,波爾多政府就與荷蘭人坐在一起,商討把當地酒莊定個統(tǒng)一的價目表,這樣收稅和貿易都方便。當時的價目表以采購價格作為基準,有四家酒莊價格最貴,位列第一等級,其他級別按照一級莊的一定比例來定價,這便是1855年列級酒莊分級的雛形。價目表雖然出爐了,但并非金科玉律,市場上仍然有其他版本,直到1855年世博會的官方確認,這份美酒排行榜才得到了統(tǒng)一。1855年分級體系并不是哪個天才的發(fā)明,沒有市場的認可,行政命令也只會讓之成為一紙空文,而中國的酒莊分級,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荷蘭人打開了海上貿易的通道,締造了空前的商業(yè)帝國,荷蘭人追求財富的故事,充滿了智慧,荷蘭人能把生意做那么大,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講信譽,AA制的背后,其實是荷蘭人的商業(yè)思想和契約精神。
歷史的機遇選擇了荷蘭人,沒有荷蘭人,波爾多必然成為不了波爾多,當波爾多遇到荷蘭人,意味著源源不斷的財富,荷蘭人崛起的同時,波爾多真正步入了全球化的進程。

17世紀的荷蘭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