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強調排渣時間已成為一種趨勢,但事實上,各廠家并不一致。作為一名倡導者,菲利波公司總裁查爾斯·菲麗寶娜曾多次表示:“每個人都應該順應潮流。除非他們覺得自己的香檳酒太年輕,無法向人們展示,否則他們可以通過標記除渣日期來更好地了解香檳酒的演變。”

回到以前,因多用不同年份的白、紅葡萄基酒混釀,所以大部分香檳連年份都不會標出,關于酒的各樣質素,消費者也只能靠產地、葡萄種屬等基本信息來加以推斷。而知道了除渣日期,就能間接估算一瓶香檳的“酒齡”,對其氣味、芳香也能有更精準的把握。
英國《金融時報》鑒酒師、國際著名酒評家簡西絲·羅賓遜也樂見標出除渣日期的做法。至少在她看來,“香檳不是普通的日常小物件,許多人是有香檳情結的”,產商多提供一條新信息,比任何“打算繼續(xù)糊弄見多識廣的消費者、繼續(xù)把人蒙在鼓里的行為”都來得更為體貼。倫敦米其林一星級餐館的合伙人、侍酒大師澤維爾·羅塞特也表示:“現在的人連喝啤酒都想知道產地、原理,何況香檳?” 不管其實際意義有沒有,至少滿足了饕客們的求知欲。
一些兢兢業(yè)業(yè)的小種植主也不敢大意,在法國和比利時小有名氣的拉芒迪·貝尼耶早在四年前便先人一步,將除渣時間印在了瓶身上。酒莊主人皮埃爾·拉芒迪的想法是:“標出除渣時間,首先能更好管理酒窖中的藏酒。哪天后人從酒窖中隨手拾起一瓶酒,也能立馬知道它的基酒品種、釀造年份和除渣日期。同樣,具有鑒賞力的消費者如果在餐館、酒吧點了我們的酒,再想對酒的品質評頭論足一番的話,除渣日期也是談資之一。”
一些釀酒廠仍然無動于衷,擔心排渣日期可能會讓消費者更加困惑。英國葡萄酒經銷商貝瑞兄弟和陸克文的采購經理菲爾德說:“除非他們是知識淵博的人,否則很多人會直接把排渣日期視為香檳的釀造年份。”但他也提出了一個折衷方案,“為了不讓消費者感到困惑,也許你可以用小字體標出排渣時間,這也可以給真正的專家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