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是優(yōu)雅的象征,隨著節(jié)日的臨近,慶祝會和晚宴越來越多。除了擔心身體受不了魚和肉太多之外,談酒席葡萄酒也很麻煩。品酒不對,親友不介意,大家都看不到,但是,私人聚會和參加公共場合是兩回事,犯錯出丑,尷尬失禮。

1.拿杯手勢
錯:紅酒杯,杯身薄,杯肚大,下連高高腳身。不知初學者是否望見紅酒杯有如“弱不襟風”,抑或受到以前飲烈酒年代的印象影響,許多人拿紅酒杯時,手放在酒杯肚,完全包圍杯身。
對:正確拿杯手勢是手拎杯腳或杯底,因為手有溫度,若把手放在杯肚,手溫會影響酒味。一般餐酒適宜在室溫約17-18度飲用。
2.見氣泡當香檳
錯:有人看見酒中有氣泡,便認定這酒是香檳。
對:有氣的不一定是香檳,也有可能是有氣酒sparklingwine。許多人見酒內有氣,酒瓶上有鋁箔紙包著瓶口,便以為一定是香檳。其實來自法國的香檳,是一個專有名詞,必須符合三項條件,才能稱之為“香檳”,包括:酒于法國香檳區(qū)生產(chǎn)、使用特定葡萄釀制,以及用指定的香檳釀制方法釀造。
3.豪飲
錯:有人甫見杯中酒,便大口大口地豪喝。
對:餐酒要細味,才能嘗到葡萄酒的變化和真正酒味。品酒時要細啖,酒在口腔中停留一會,讓酒接觸空氣,感受到酒的口感,再吞下去,感受酒在喉頭的余韻。若一開始便大口豪喝,酒迅即走入喉部,難以感受酒的味道和變化。另外,有人以“吸酒”方法品酒。吸酒入口時,令口腔充滿空氣,使酒在口腔中生變化。吸酒時會發(fā)出聲響,不足為奇,但不建議在大型公開場合這樣做。
4.讀錯發(fā)音
錯:許多人誤用英文拼音,發(fā)音讀酒的專有名詞。
對:由于法國釀酒歷史久,而且地位超然,現(xiàn)時不少酒壇中的專有名詞如:葡萄的名字,都是法文。若以英文拼音讀出,感覺很怪,也令人覺得你沒有相關知識。所以較好先請教行家。
5.斟酒份量
錯:有人以為給人斟酒,份量愈多,代表對對方愈重視。
對:斟酒時,酒占酒杯容量1/3便可,過多不便搖杯醒酒,酒會泄出。
6.碰杯
錯:祝酒時,有人以葡萄酒杯口和別人碰杯。
對:餐酒杯較薄身,碰杯時要小心力度,別過份興奮,用力碰杯。另外,因杯身質薄,正確的碰杯方法是酒杯肚碰酒。
7.錯用形容詞
錯:有人形容酒味,但凡味甜便說fruity。更有偏好甜味餐酒的人,便跟人家說不喜歡dry的酒。
對:fruity非指甜味,而是用來形容酒充滿花果香氣。若一支酒被形容為dry,只是其含糖量低而已,dry的酒也可以是fruity,可有濃郁的花香果香。
8.好酒年份
錯:聽人說1998年、2000年、2003年是紅酒的好年份,便以為所有酒一樣。
對:“好年”其實有區(qū)域性,當某地區(qū)當年氣候條件好,并不等于另一個區(qū)域也一樣,所以說酒是出產(chǎn)自好年份時,必須留意其產(chǎn)。
9.葡萄酒和食物配對
錯:有人說,紅酒配肉,白酒配海鮮。
對:這是很概括的結論。有這個概念可能因紅酒味較濃,與濃味重的食物匹配;白酒味淡,所以適合味淡如海鮮等食物。但若對酒有認識,便知道應以酒的味道濃淡來配對食物,而非用酒的顏色來作標準。
葡萄酒的九大誤區(qū)就總結到這里了,看完本文之后以后應該都可以避免這些誤區(qū)了。喝葡萄酒我們要正確飲用,不要被誤區(qū)所誤導了,不然本身都是很好的葡萄酒都被我們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