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追蹤全球葡萄酒動態(tài)的你,一定不會錯過每年十一月份第三個星期四在法國舉辦的葡萄酒節(jié)慶“博若萊新酒節(jié)”。流傳全球的那句“Le Beaujolais est Arrive!”也是出自這個新酒節(jié)。提到這個新酒節(jié)絕對不會漏掉佳美葡萄這個在博若萊大放光彩的葡萄品種。在勃艮第被驅逐出的佳美,在博若萊卻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環(huán)境,這不得不說是一大傳奇佳話呀。

在勃艮第葡萄酒世界里,孩子眾多,14世紀開始,佳美便在勃艮第生長。由于產量高,生長旺盛,出產的葡萄酒品質一般,被法國國王視為恥辱,認為佳美葡萄辱沒了勃艮第葡萄酒的名聲,命人將佳美全部撥除,從此不能再在勃艮第立足。他兒子繼位以后,覺得老爹一生糊涂,但將佳美趕出勃艮第這件事上,英明無比,從此,佳美再難踏進勃艮第黃金地帶,被貶至苦寒之地-----博若萊。
博若萊不再是北部地區(qū)占壓倒性優(yōu)勢的石灰石質土壤,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巖床花崗巖的世界,并混有沙土和少量粘土,土質并不是特別肥沃,卻成為佳美成長的溫床,并造就“薄若萊新酒”的神話,書寫了一段葡萄酒的傳奇。
佳美葡萄外觀呈紫色,中等大小果實,中-高產量,對于葡萄酒世界來說,有時候,高產量不一定是好事。佳美容易受到灰霉的感染。盡管博若來(Beaujolais)為苦寒之地,土壤貧瘠,但這正是佳美的理想之地。
在博若萊,佳美使用“二氧化碳浸漬法”對葡萄酒進行發(fā)酵。將整串的葡萄,放在一個充滿二氧化碳的大容器中,葡萄由于自身的重量產生自流汁進行發(fā)酵,獲得1~2度的酒精度后,再用普通的方法釀造,得來單寧柔和,顏色透亮,充滿水果糖、香焦、泡泡糖味道的果香濃郁的葡萄酒。這些酒都要盡快喝完。
而博若萊地區(qū)因為以前較窮,為了快速獲得資金來安排生產與生活,所以,果農們將酒釀出后馬上就會售賣,漸漸成為一種傳統(tǒng)和葡萄酒有的文化現象,演變成今天的“博若萊新酒節(jié)”?!氨∪羧R新酒到(Le Beaujolais est Arrive!)”這句話也在全球各地流行起來,對于葡萄酒愛好者而言,可以說是一年一度的葡萄酒節(jié)慶。每年11月份第三個星期四,薄若萊新酒全球同步上市,準時空運到全世界各地翹首以待的葡萄酒愛好者手中,每年的這個時候也會全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愛好者會去到薄若萊共同慶祝。薄若萊新酒是法國能夠在當年能夠品嘗到的AOC葡萄酒,并且,薄若萊新酒當年的品質,成為判斷法國葡萄酒當年年份的一個風向標,并在全球產生影響力。
釀造新酒一般都不用橡木桶陳釀,但在上梅若萊,有十個村莊生產博若萊最濃郁的葡萄酒,并使用橡木桶陳釀。這十個村莊是圣阿穆,摩根、風車磨坊、希露伯勒、布依利、布依利丘、謝納、弗勒里和朱里耶納。這些酒具有一定的窖藏能力,被親切地稱為“特級博若萊”(Cru Beaujolais)
佳美釀造的酒,新酒一般都是特別鮮艷的紫紅色,充起來充滿花香、水果糖、紅色漿果味道、包有著泡泡糖、櫻桃、甜草藥、甘草,有時候,也透著一股年奶巧克力的氣息。品嘗方面,中高酸、低單寧、酒體羅輕、中度酒精度。適合大口暢飲。
所以,有時候,葡萄生長錯了地方,也不一定有好的收成。如果當初國王不把佳美從勃艮第趕出來,佳美必定平庸,甚至到了今天可能被淘汰出局。而換了一個地方,卻大放異彩。世間有大量這種例子。例如讀書,不一定讀名校就一定能出人頭地,便如事業(yè),不一定大公司才能成功,順境、逆境,都要靠自己把握。佳美的故事告訴我們,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環(huán)境才是好環(huán)境。有時候,一直沒有成功,是不是要換一個環(huán)境?
假如佳美葡萄沒有被高傲的法國皇族驅逐出勃艮第,它也就不會有今天如此輝煌的成績了,真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啊。此外,佳美的傳奇故事是否能給生于這個大千世界的我們一些啟示呢?最適合的總是最好的,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環(huán)境才是好環(huán)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