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也會哭,也有眼淚你知道嗎?曾有人這樣形容一瓶葡萄酒佳釀:會哭的葡萄酒才行紅酒。那么這里的葡萄酒眼淚究竟是什么?真的越多越好嗎?跟著小編我們下面解釋一番~
輕搖酒杯,酒液沿著杯壁在均勻旋轉(zhuǎn),隨后酒液會在杯壁形成一條條的液柱緩緩向下流動。并在杯壁上留下一道道酒痕,像是一條條的小河,人們?yōu)樗鹆艘粋€動聽的名字“葡萄酒的眼淚”。

其實幾乎所有的葡萄酒都會有酒淚,也就是“掛杯”現(xiàn)象。那什么是葡萄酒的掛杯?
“掛杯”是葡萄酒酒體成熟的正常表現(xiàn),它既不會影響葡萄酒的品質(zhì),也不會影響葡萄酒的果香和口感。它們又區(qū)分為“長掛杯”和“短掛杯”。所謂“長掛杯”就是酒痕流的速度比較慢,而“短掛杯”就是酒痕流的速度比較快。一般糖分或酒精含量較高的葡萄酒粘性較重,酒體也厚重濃稠,因而就會形成“長掛杯”。
葡萄酒厚重的口感主要取決于葡萄果皮中所含的單寧物質(zhì),而單寧實質(zhì)上也就是葡萄酒的“靈魂”。單寧在葡萄酒釀制與儲存過程中,會形成粗重的分子,再加上葡萄酒常年臥放儲存,果漿中釋放出糖分的作用,就會掛在杯壁或瓶壁上,進而形成“掛杯”現(xiàn)象。

仔細觀察倒出酒液的葡萄酒瓶,也能夠發(fā)現(xiàn)酒瓶里有一些深褐色的沉淀物殘留在瓶壁上。此時,不了解葡萄酒的人們就會產(chǎn)生疑慮:“這瓶葡萄酒是酒體變質(zhì)了,還是酒質(zhì)低劣呢?”其實,事實并非如此,杯壁上的酒痕正是葡萄酒的“掛杯”現(xiàn)象。而有掛杯的葡萄酒是100%真正用優(yōu)質(zhì)葡萄果漿釀造而成的葡萄酒,其中不含任何其他成份的添加劑,它與用人工酒精勾兌出來的所謂“葡萄酒”有著天壤之別。
掛杯程度直接反映出兩個問題:
一是此款葡萄酒的黏性強弱。
二是它的表面張力程度。
所謂葡萄酒的黏性是說,酒里不僅有酒精、水,還有其他微量物質(zhì),如糖、甘油,這兩者都會直接影響葡萄酒的黏度。而酒精含量的高低影響了葡萄酒表面張力的程度,酒精度越高酒液揮發(fā)越快,那么酒的表面張力越大,在杯壁上的附著力也越強。因此,一瓶葡萄酒的含糖量、甘油含量和酒精度越高,則該酒的掛杯越好。
綜上所述,掛杯不能判斷葡萄酒的好壞,而我們搖杯的原本目的是讓葡萄酒香氣加快釋放,而不是為了觀察酒淚。所以我們在搖杯時要把鼻子深入酒杯去捕捉香氣,而不是僅僅欣賞酒淚。如果因此忽略了它的香氣,可就得不償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