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每個領(lǐng)域里都以那么幾個扛把子或者是領(lǐng)軍代表著這個領(lǐng)域,而葡萄酒的世界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會以為拉菲葡萄酒是葡萄酒界的領(lǐng)軍代表,但深入了解葡萄酒的人都知道葡萄酒界的扛把子是柏圖斯。至于為什么會是很多人都覺得勝不過拉菲的柏圖斯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逆襲之路吧!
現(xiàn)如今,柏圖斯儼然已成為波爾多右岸的扛把子,有著不亞于拉菲的知名度和地位,酒粉們對它的喜愛甚至可以說達到了膜拜的程度,就連帕克也為之神魂顛倒,將9次滿分都給予了柏圖斯,而拉菲也不過才只有3次。
在價格上,柏圖斯也是勝過拉菲一籌,根據(jù)2016 年live-ex世界百強葡萄酒名單來看,拉菲雖然成交量遙遙領(lǐng)先,占比11.14%(柏圖斯只有4.45%),但價格(國外不含稅一手交易價)方面,柏圖斯均價達17216英鎊/箱,拉菲不過3757英鎊/箱,兩者相差甚遠。
可您知道嗎?
柏圖斯早期也是個小屌絲,歡樂的賣著20歐元一瓶的酒,但直到1925年被羅芭夫人接手,才開始了開掛的人生……

交際女王,將屌絲逆襲成酒王!
1925年,一位名叫艾德蒙?羅芭夫人(Mam.Loubat)的女企業(yè)家,購得柏圖斯,并致力于打響其知名度。首先,她將酒的價錢提高,使得其不再是“泛泛之酒”。其次,將柏圖斯介紹給她所認識的富豪朋友,柏圖斯因此在法國的高級社交圈內(nèi)迅速流行起來,不再是“鄉(xiāng)下紳士”的專利品了!
隨后,羅芭夫人又開始了徹底決定柏圖斯日后身價的任務(wù):打進英國的皇室。
當伊麗莎白二世訂婚的時候,羅芭夫人進獻的柏圖斯已是皇室貴族們的杯中物。所以,1947年女王婚禮正式舉行之際,羅芭夫人也是獲有皇室禮賓司寄發(fā)印有皇室雄獅與獨角白馬王徽喜帖的貴賓。
人人都知道,正像歌劇新手要成名,必先在意大利,特別是在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受到喝彩,才可以展開光輝燦爛的演唱生涯一樣,一瓶有志‘上升”的葡萄酒要在倫敦的上流社會受到肯定!所以,羅芭夫人倒也會利用此千載難逢的時機,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佳釀徑赴倫敦,成功地使倫敦一流餐廳的酒單上加列了柏圖斯的名字。羅芭夫人善用的這種經(jīng)營上流社會的交際手腕,日后就變成了柏圖斯攻城掠地的不二法門。
從柏圖斯的逆襲不難看出,無論什么樣優(yōu)質(zhì)的產(chǎn)品,成功的關(guān)鍵在于品牌營銷,羅芭夫人依靠其廣博的人脈和高超的交際手腕將柏圖斯引入皇室,憑的是柏圖斯本身傲立群雄的品質(zhì),終成無冕之王,也算是相當成功的葡萄酒案例了。
勃艮第式的純正血統(tǒng)
大家知道,在波爾多左岸,更傾向釀造不同葡萄品種混合的葡萄酒,然而,右岸酒王柏圖斯幾乎采用100%的單一葡萄品種——梅洛(Merlot)來釀酒。
憑這一點,柏圖斯更加傾向勃艮第式的純正風(fēng)格,在特定的風(fēng)土上采用特定的葡萄品種,并且釀造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葡萄酒。盡管柏圖斯的葡萄園里種植了少量的品麗珠(CabernetFranc),但柏圖斯從2011年開始采用100%的梅洛葡萄釀酒。
柏圖斯口感究竟怎樣?
“臺灣葡萄酒教父”陳新民老師在描述柏圖斯時這樣說道:“柏圖斯擁有異常強烈的顏色,加上松露、巧克力、牛奶、花香、草莓與濃厚的單寧,發(fā)揮出無比細膩及變化無窮的特質(zhì)?!本粕顫猓瑲馕斗枷?;味覺寬廣,酒體平衡;單寧細致又豐厚,骨架結(jié)實而勻稱;成熟充實,柔中帶剛,確實是王者之相。
林新民老師曾經(jīng)拿柏圖斯和拉菲做了個對比,他品鑒了柏圖斯最差年份(1984)的酒和拉菲最好年份(1982)的酒,結(jié)論是柏圖斯的醇厚豐富,復(fù)雜之至,更勝一籌。看來,即使在差的年份,也能釀出上乘的酒品,“柏圖斯神話”實至名歸。
柏圖斯若是人,便是追求完美的處女座
柏圖斯的酒,用兩個字形容,就是“完美”。
這和酒莊的釀造理念不無關(guān)系。柏圖斯是“理想主義者”,像是追求極致完美的處女座。它使用100%的梅洛釀酒,園中的葡萄藤是通過品選,挑取最優(yōu)者作為“母株”,此舉和1946年康帝在鏟除老根時的方法是一樣的。同時還采用嚴格的“控果”,每株保留幾個芽眼,每個芽眼只留下一串葡萄,目標是全熟而不超熟,以防影響葡萄酒細膩的風(fēng)味。再加上對采摘時間的嚴格把控,以及3個月?lián)Q一次橡木桶的武林絕學(xué),才有后來“柏圖斯神話”的出現(xiàn)。
值得一提的是,波爾多傳奇人物,釀酒顧問Jean-ClaudeBerrouet曾擔任柏圖斯的釀酒師,在那里,他使出畢生積累,用登峰造極的釀酒技術(shù)造就了柏圖斯的44個年份,令“右岸酒王”一步步邁向巔峰。
“人多力量大”還是“只生一個好”?
拉菲是葡萄酒中市場營銷做得很成功的一位,它以“拉菲集團”的名義進行集團化經(jīng)營,大肆收購各地酒莊,生產(chǎn)了一系列比較平庸的三、四線掛牌酒,把自己的招牌傳遍世界。
雖說“物以稀為貴”,拉菲偏不,它占地面積廣,居所有一級莊之首,每年產(chǎn)量巨大,光正牌酒都大概在15-30萬瓶之間。雖然數(shù)量大,但質(zhì)量也能保持優(yōu)異,無外乎人說拉菲是“葡萄酒王國中的巨人”。
如果說拉菲的總路線偏向于毛主席倡導(dǎo)的“人多力量大”,那么柏圖斯搞的就是“計劃生育”了。
柏圖斯年產(chǎn)量只有大概3萬瓶,只做正牌酒,從不生產(chǎn)副牌酒。如果遇到年份不好,葡萄質(zhì)量差,寧可放棄當年的生產(chǎn)。如此高標準嚴要求,受到了酒評人的一致好評,不但成了稀有的奢侈品,更是投資者和收藏者們眼中的紅人。所以,這也是柏圖斯比拉菲貴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能唯一讓人們感到遺憾的地方,就是柏圖斯沒能有個官方“名分”。我們熟知的1855列級莊分級,只針對波爾多左岸的梅多克地區(qū),并未將右岸波美侯等地包含進去,即使重新評比的呼聲不斷,卻終不了了之。至今柏圖斯酒標上還印著沒有什么太大意義的“grand vin”,確實有些委屈了這位無冕之王。
有朋友常調(diào)侃,真正的有錢人和有品位的人都去喝柏圖斯了,拉菲太土。
然而,如果我們總是不能脫離鄙視鏈,恐怕再好的酒,喝到口中,也只能喝到名利場上的頓挫感,和面子味兒的皮革味道。
葡萄酒,喝到的是生理上的體驗,還是心理上的體驗,有時候已經(jīng)遠超出一瓶酒的功能了。
葡萄酒界的扛把子很多人一直都以為是拉菲,但看完小編我上述所說的你們還覺得是拉菲嗎?上述小編我所說的柏圖斯的逆襲之路,你們是不是都有了一個基本的了解了呢?是不是都知道它為什么可以身價翻十幾倍一躍成為扛把子了呢?今天小編我要說的內(nèi)容就到這里了,下期我們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