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拉菲(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你是不是聽得耳朵都起繭子了?不過,你真的了解它嗎?它跟其他波爾多一級名莊又有什么區(qū)別?今天,本文就來探討一番,滿滿的干貨,值得收藏哦。
拉菲:葡萄酒圈永遠的“當紅炸子雞”

1. 簡介
拉菲古堡(ChâteauLafite Rothschild)是波爾多 5 大名莊中最知名的一個,看“來一瓶 1982 年的拉菲”這句臺詞如今依然在坊間流傳,就知道拉菲一直都是葡萄酒圈的“當紅炸子雞”。拉菲酒莊位于波爾多的知名產酒村波亞克(Pauillac),占地面積 178 公頃,葡萄園占 112 公頃,現(xiàn)在為知名的羅斯柴爾德(Baron Philippe de Rothschild)家族所有。
2. 酒莊發(fā)展史
史料上對拉菲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至公元 1234 年。隨著17世紀塞古爾(Segurs)家族的到來,拉菲才開始形成規(guī)模。雅克•德•塞居爾侯爵(J. D. Segur)是建立拉菲葡萄園的第一人,其子亞歷山大于1695年繼承莊園,并與拉圖酒莊(ChâteauLatour)的女繼承人聯(lián)姻,拉菲和拉圖被該家族一同掌管。
之后酒莊經分割,由塞古爾侯爵四個女兒繼承,拉菲因此與拉圖分開,塞居爾家族在1794年終結對拉菲的掌控。接著,拉菲落入了荷蘭商人手中。
1868 年,詹姆士•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James Rothschild)購得拉菲,酒莊落入羅斯柴爾德家族之手,自此進入發(fā)展的輝煌時期。二戰(zhàn)時期,酒莊被扣押成為公共財產。1945 年底,羅斯柴爾德家族重新成為拉菲的主人,埃里•德•羅斯柴爾德男爵(Baron Elie de Rothschild)主管酒莊復興工程。1974年,酒莊由埃力克•羅斯柴爾德男爵(Eric de Rothschild)主掌。自此,拉菲在羅斯柴爾德家族手下不斷發(fā)展,成為了享譽世界且具有“王者氣質”的酒莊。
3. 酒莊葡萄酒
拉菲古堡干紅葡萄酒(ChâteauLafite Rothschild)是酒莊的正牌酒,對于這款酒無需多做介紹,“凡入口之拉菲,皆擁有杏仁與紫羅蘭的芳醇”是它最大的特點。近30年中,1986、1996、2003 和 2010 的年份酒更是獲得了帕克的 100 評價,其精致、優(yōu)雅、細膩的特質實在令人難以忘懷。
拉菲副牌干紅葡萄酒(Carruades de Lafite)又稱拉菲珍寶或小拉菲,其中 Carruades 一詞來自與拉菲古堡所在小山丘接壤的一片高地葡萄園——卡許阿德(Carruades)臺地。
這幾塊土地于 1845 年被拉菲古堡購入,因此在 20 世紀 80 年代以前拉菲副牌的曾被稱為 Moulin de Carruades(卡許阿德磨坊)。由于采用的釀酒技術與正牌大致相同,拉菲副牌成為了波爾多最受歡迎的葡萄酒之一。不過,副牌中梅洛(Merlot)的比例含量更大,因而葡萄酒的口感更為柔順。
4. 葡萄酒產量和價格走勢
拉菲正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1.6 萬箱(每箱 12 瓶,750ml/瓶),5,928元/瓶。拉菲副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2 萬箱,1,750 元/瓶。據(jù)國際知名葡萄酒交易所 Liv-ex 數(shù)據(jù)顯示,從 2010 年到 2015 年 8 月,拉菲是波爾多 5 大一級莊中市場占有率最高的,雖然交易額排在前面,但近兩年的價格卻有所下降,這可能與市場對它的需求相對減少有關。
5. 正牌酒滿分年份:
1986、1996、2003、2010
拉圖:全球最貴的酒莊——波爾多5大一級名莊中的“硬漢”

1. 簡介
拉圖酒莊(Château Latour)同樣位于波亞克,被稱為“全球最貴的酒莊”,擁有78公頃葡萄園,現(xiàn)在是法國百貨業(yè)巨子春天百貨公司(Printemps)老板弗朗索瓦•皮諾特(Francois Pinault)掌管對其的主控權。
英國知名葡萄酒評論家休•約翰遜(Hugh Johnson)曾這樣評價拉圖葡萄酒:“如果拉菲是男高音,拉圖就是男低音,如果說拉菲是一首抒情詩,拉圖就是史詩巨著。”
2. 酒莊發(fā)展史
拉圖在14世紀的文獻中就被提及到,只是當時還不是一個酒莊,到16世紀才被開墾成為葡萄園。1670 年,法國路易十四的私人秘書戴•夏凡尼(de Chavannes)買下了該葡萄園。1677 年,酒莊成為德•克洛澤爾(de Clausel)家族產業(yè)。1695 年,德•克洛澤爾家族的瑪麗特•禮斯(Marie-Therese)嫁給了塞古爾家族的亞歷山大侯爵。從此,拉圖便由已擁有拉菲、木桐等幾座知名酒莊的塞古爾家族掌管了將近 300 年。
18 世紀后期,由于繼承關系,拉圖與拉菲分家,從此開始書寫自己的輝煌詩篇。19 世紀中葉,拉圖葡萄酒受到很大的歡迎,價格猛增,拉圖進入發(fā)展的黃金時期。1963 年,當時掌握拉圖的三大家族中的博蒙(Beaumont)和科迪弗?。–ortivron)將酒莊 79% 的股份賣給了英國的兩個集團——波森(Pearson)與哈維(Harveys of Bristol)。1989 年,已成為哈維集團東主的里昂聯(lián)合集團(Alliance Lyonnais)以近 2 億美元把波森集團手中的股份購回,法國重新成為拉圖的主人。1993 年,弗朗索瓦•皮諾特以 7 億 2 千萬法郎購下拉圖的主控權。
3. 酒莊葡萄酒
拉圖的正牌酒叫做 “Grand Vin de ChâteauLatour”,一貫以酒體強勁厚實、充滿黑醋栗和細膩的黑櫻桃等香味的特點著稱。在梅多克產區(qū)的列級莊中,該酒的形象宛如硬漢般,給人強烈刺激的感覺。陳放 10 多年后,它會幻化成帶有復雜酒香的“大叔”形象,十分有韻味。
拉圖副牌(Les Forts de Latour)又稱小拉圖和拉圖堡,釀酒葡萄主要來自碧尙女爵園(Comtesse de Lalande)、巴特利園(Petit Batailley)、圣安妮園(SaintAnee)和位于阿爾蒂蓋(Artigues)村莊的葡萄園,葡萄樹平均年齡近40年。帕克曾評價拉圖副牌是5大名莊中最好的副牌酒,不失剛勁渾厚的風采。
4. 葡萄酒產量和價格走勢
拉圖正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1.8 萬箱,4,987 元/瓶。拉圖副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1 萬箱,1,477 元/瓶。這幾年間,拉圖的市場占有率波動比較大,2012 年曾超過拉菲,后來還是呈下降狀態(tài)。價格方面則波動不大。
5. 正牌酒滿分年份:
1982、2003、2009、2010
木桐:全球最受歡迎的葡萄酒之一——品質與藝術感兩手抓

1. 簡介
在知名的葡萄酒比價網站 Wine Searcher 上,搜索量排在第一的不是拉菲,而是與它毗鄰的木桐酒莊(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與拉菲一樣,木桐酒莊位于波爾多波亞克村,擁有90公頃葡萄園,也是羅斯柴爾德家族旗下的酒莊。
2. 酒莊發(fā)展史
木桐的名稱來源于木桐葡萄園最早被稱為“Motte”(Mouton,意為土坡)的土地。1725 年左右,約瑟夫•布萊(Joseph de Brane)確定了木桐領地權后,將其改名為“布萊•木桐”(Brane-Mouton)。1830 年,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彌敦尼爾男爵(Baron Nathaniel De Rothschild)買下木桐,后將其易名為“木桐”。1868 年,彌敦尼爾男爵的堂兄詹姆士購得拉菲,就這樣,羅斯柴爾德家族一下子就擁有全法最著名的兩個酒莊。1922 年,20 歲的菲利普男爵開始掌管木桐。1855 年分級中,木桐只評為二級。1973 年,木桐晉升為一級莊。
菲利普男爵 1988 年去世后,其女菲麗嬪女男爵(Baroness Philippine de Rothschild)接手酒莊,將木桐引領向發(fā)展的新紀元。2014 年,菲麗嬪女男爵去世,其子菲利普•素漢•羅斯柴爾德(Philippe Sereys de Rothschild)成為酒莊新莊主。值得一提的是,自 1945 年起,木桐酒莊每年都會邀請一位國際知名藝術家為其正牌酒酒標進行設計,這是木桐酒莊最大的特色。
3. 酒莊葡萄酒
木桐酒莊干紅葡萄酒(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葡萄酒風格獨特,介于拉菲古堡和拉圖酒莊的葡萄酒風格之間。其酒香十分獨特,帶有濃烈的咖啡香味。在較好的年份,所產葡萄酒的酒體相當豐厚,余味悠長,酒質純凈,毫無雜質,給人很優(yōu)雅的感覺。
木桐副牌(Le Petit de Mouton Rothschild,簡稱小木桐)首個年份為 1993 年,此前名稱為 Le Second Vin de Mouton Rothschild;次年才換成現(xiàn)在的名稱。“Petit Mouton”是為了紀念菲利普男爵之前住的同名建筑。與正牌不一樣的是,木桐副牌每年酒標保持不變,當時是由知名藝術家讓•卡路(Jean Carlu)設計而成。
另外,木桐還產一款名為銀翼(Aile d'Argent)的干白葡萄酒。上世紀 80 年代,菲麗嬪女男爵在葡萄園內辟出幾公頃土地種植白葡萄品種,包括長相思(Sauvignon Blanc)、賽美蓉(Semillon)和密斯卡岱(Muscadelle)銀翼由此產生。此酒 50% 的酒液會在新橡木桶中陳年,十分復雜優(yōu)雅。
4. 葡萄酒產量和價格走勢
木桐正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1.2 萬箱,3,896 元/瓶。木桐副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5,000 箱,1,233 元/瓶。近幾年來,木桐的市場占有率大多時候僅次于拉菲,說明其在名酒市場中的流行程度之高。這兩年,木桐正牌的價格比較平穩(wěn)。
5. 正牌酒滿分年份:
1982、1986
瑪歌:女性之酒的波爾多一級名莊代表

1. 簡介
如果在 5 大一級莊里找一款最像女性的葡萄酒,那非瑪歌酒莊(Château Margaux)莫屬。瑪歌酒莊是梅多克產區(qū)瑪歌(Margaux)村最知名的酒莊,擁有土地面積 262 公頃,葡萄園約占 90 公頃。美國前總統(tǒng)托馬斯•杰弗遜(Thomas Jefferson)曾將瑪歌評為波爾多五大名莊之首,現(xiàn)在掌管該酒莊的是科琳•門澤羅(Corinne Mentzelopoulos)。
2. 酒莊發(fā)展史
瑪歌酒莊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 12 世紀,但蓬勃發(fā)展是在斯通納克(Lestonnac)家族于 16 世紀接管之后才實現(xiàn)。18 世紀初期,美國駐法國大使托馬斯•杰弗遜,曾將瑪歌定為波爾多 4 大酒莊之首,其他三個分別為拉菲、拉圖和侯伯王。法國大革命來臨后,波爾多結束了黃金時期,瑪歌也遭受了拍賣的厄運。后來,瑪歌又經多次易主。1977 年,時任瑪歌莊主的安德雷•門澤羅(Andre Mentzelopoulos)開始對酒莊投注大量資金,一代釀酒宗師艾米麗•佩諾德(Emile Peynaud)也將酒莊的酒質提升了很多。
1980 年,安德雷•門澤羅去世,之后他的女兒科琳•門澤羅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重擔。1982 年,國際市場對波爾多葡萄酒的需求劇增,美國市場、英國、德國等國家爭相購買瑪歌酒莊葡萄酒。2003 年,科琳回購阿涅利家族擁有的瑪歌酒莊 75% 股權,成為酒莊的唯一擁有者。
3. 酒莊葡萄酒
自 17 世紀起,瑪歌酒莊的正牌酒——瑪歌酒莊干紅葡萄酒就是公認的世界頂級葡萄酒之一,其酒質出色,具有優(yōu)雅、復雜、濃郁、強勁、悠長、清新等綜合特質。盡管其單寧濃度度往往很高,但卻嘗不出強烈的澀味,可見整體的平衡性極佳。此外,瑪歌葡萄酒的陳年潛力很強,隨著長時間窖藏,它的芳香更為細膩復雜,口感變得更加豐富。
瑪歌副牌(Pavillon Rouge du Château Margaux)始創(chuàng)于 19 世紀,并在 1908 年正式取名為瑪歌紅亭。20 世紀 30-70 年代中期,紅亭曾一度停產。1977 年,安德雷•門澤羅買下瑪歌酒莊后,瑪歌紅亭產量節(jié)節(jié)攀升。通常,紅亭是由 68% 的赤霞珠、26% 的梅洛及 6% 的味兒多和品麗珠釀制而成,釀制與正牌酒采用相同的工藝,但常常比瑪歌提早3至4個月裝瓶。相比瑪歌正牌,釀制紅亭的葡萄樹齡短,果香豐富,但少些復雜和深度。
瑪歌酒莊還出品一款長相思(Sauvignon Blanc)干白——瑪歌白亭(Pavillon Blanc du Château Margaux),該酒一般在橡木桶熟化七八個月后裝瓶。白亭干白在年輕時就具有十分良好的精細度、復雜性和醇厚度去,且耐存放,出落得更細膩精致。
此外,酒莊于 1997 年開始釀造瑪歌酒莊三牌干紅葡萄酒(Margaux de Château Margaux),一般選用沒有入選為正牌和副牌的釀酒葡萄釀成,采用與副牌一樣的工藝。
4. 葡萄酒產量和價格走勢
瑪歌正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1.3 萬箱,4,122 元/瓶?,敻韪迸频哪昃a量和國際均價:1.6 萬箱,1,101 元/瓶。近些年來,瑪歌酒莊葡萄酒在市場占有率方面并不及其他 4 大一級莊,價格還算平穩(wěn),下跌了一些。
5. 正牌酒滿分年份:
1990、2000
侯伯王:波爾多5大一級名莊中唯一位于梅多克之外的酒莊

1. 簡介
侯伯王酒莊(Château Haut-Brion)位于波爾多左岸的佩薩克-雷奧良(Pessac-Leognan)產區(qū),是 1855 年分級的 61 個酒莊中唯一一個不在梅多克的列級酒莊,同時也是唯一一個以紅、白葡萄酒雙棲波多爾頂級酒單的酒莊。在 5 大一級莊中,侯伯王雖然規(guī)模最小,但成名卻是最早的,現(xiàn)在它是波爾多酒業(yè)巨頭克蘭斯帝龍酒業(yè)(Domaine Clarence Dillon)集團旗下的酒莊之一,擁有 51 公頃的葡萄園。
2. 酒莊發(fā)展史
14 世紀,侯伯王酒莊就已是一個葡萄園。1525 年,利布爾納(Libourne)市長女兒珍妮•德•貝龍(Jeanne de Bellon)嫁給強•德•彭塔克(Jean de Pontac),嫁妝就是佩薩克-雷奧良產區(qū)的一塊被稱為“Haut-Brion”的園地。1533 年,侯伯王酒莊歷經 4 大家族掌控的歷史開啟。之后的4個世紀中,侯伯王酒莊葡萄酒深受王室喜愛。酒莊多次易主的擁有者中,不乏歷史上功績不凡的人物,包括海軍上將、大主教、法國第一統(tǒng)帥共和吉耶納地區(qū)執(zhí)政官和波爾多市市長等。
1836 年,巴黎銀行家約瑟夫-尤金•拉瑞尤在拍賣中買下侯伯王酒莊。到 1922 年,侯伯王都為拉瑞尤家族擁有。隨后,侯伯王酒莊產權進入了混亂時期。1935 年,美國金融家克蘭斯帝龍(Clarence Dillon)買下了侯伯王,之后,酒莊一直由克蘭斯帝龍及其后人擁有。1958 年,帝龍家族成立了侯伯王酒莊的控股公司克蘭斯帝龍酒業(yè),不斷對酒莊進行投資,酒莊在帝龍家族的經營下日益強盛。
3. 酒莊葡萄酒
正牌酒是侯伯王酒莊干紅葡萄酒(Château Haut-Brion),一般會在全新橡木桶中陳釀 24 個月。其風格是不斷變化的,年輕時像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清純可愛,淡雅芳香,陳年之后則具備成熟女人的美麗,煙草、焦糖、咖啡和少許松露味顯露出來,盡顯每臺。它的香氣也是復雜而豐富的,每次搖杯都會發(fā)現(xiàn)新的香氣。
2007 年以前,侯伯王副牌的法文名稱為 Bahans Haut-Brion(百安侯伯王),隨后更名為 Le Clarence de Haut-Brion。副牌酒有著正牌酒的一些典型特色,是了解正牌酒前的最佳選擇,該酒的釀酒葡萄以梅洛占主導地位。
此外,侯伯王酒莊還產一款品質卓越的干白——Chateau Haut-Brion Blanc,它是 5 大一級名莊中唯一的正牌干白,采用賽美蓉和長相思釀成。由于這些白葡萄種植面積不到 3 公頃,因此此酒產量極為稀少,年平均產量約 450-650 箱。賽美蓉和長相思的等比例混釀給葡萄酒帶來厚實龐大的口感,使其具有獨特的芳香。
4. 葡萄酒產量和價格走勢
侯伯王正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1.2 萬箱,3,642 元/瓶。侯伯王副牌的年均產量和國際均價:7,000 箱,790 元/瓶。最近這幾年,侯伯王在 5 大名莊中的市場占有率相對是最小的,價格下跌得比其他 4 大名莊要明顯一點。其近 10 個物理年份酒的評分為 96.4 分,在 5 大一級名莊中最高,所以更具性價比。
5. 正牌酒滿分年份:
1989、2010